華為后續的風波還在持續發酵。
6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修改禁令,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就5G標準制定進行合作,無需取得出口許可證。
來自《聯邦公報》
但本質上,這不是放寬華為的禁令,是美國又給它上了一把鎖,確保自己的利益。
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也就此事發了一份聲明,大意是美國工業界充分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并倡導美國技術成為國際標準。
有業內人士分析:華為是美國"黑名單"重量級選手,禁令下,美國科技公司被迫停止與華為合作制定5G網絡標準。但華為已經簽訂很多基站業務,這種行為會導致華為在標準制定上形成自己的話語權體系。
此次禁令的修改,美國旨在確保美國公司能"全面參與"標準制定,并且讓全球5G產商"自愿"進行標準制定。
與此同時上周末,外媒報道稱華為和三星進行了一場"不平等"的交易談判,談判目的是華為試圖讓三星制造5g基站芯片,華為將拿手機市場的份額作為來等價交換的籌碼。
消息漏洞很多,市場份額怎么分割?彼此在多個項目中有競爭交集?消息是真是假,暫不評定。
但禁令后的一波三折的浪潮,是華為的處境愈發艱難。
合作皆輸
不確定消息的真假,但可以確定的是三星并不是一個"好朋友",這場交易也不是一場"好買賣"
看好此次交易的人士大抵表示的是,華為可以丟掉手機份額的芝麻,去撿5G的瓜。
但華為經過多年發展,手機的高速成長有目共睹。Counterpoint機構數據也顯示,華為在4月的市場份額達到 21.4%,三星則跌落至為 19.1%。華為手機的銷量數據真切的第一次反超三星,成為全球銷量第一。
并且,華為手機早就打碎薄利多銷的囚籠。在2019年華為的營收數據中,消費者業務,包含手機、手環之類的產品收入營收達到4673億元,同比增長了34%,占到總體營收的54.4%。手機等業務已經成長為華為真正的營收重點之一,不再是大眾認為的華為副業。
圖為華為2019年業務數據,圖源網絡
兩難之境擺在華為眼前,兩個西瓜,怎么切割。
回歸到三星建造一個完全不占用美國技術代加工工廠,供給于華為芯片加工。
根據SEMI的數據,美國三家設備合計占了全球36.31%的市場份額。有媒體統計,如果從技術上看,目前一條芯片生產線上,美國設備以及技術,基本覆蓋超過百分之40%。
并且,要真正想繞過美國,三星和華為除了要支付設備資金,還要協調多方關系。中國大陸設備能覆蓋20%,日本設備覆蓋40%,剩下的靠韓國和中國臺灣。
由于技術專利和垂直化資源,三星是最可能做得到的。
同時,業內人士表示:替代品的性能注定達不到技術要求,設備成本可能會降低,但差品率大幅度提高,性價比極低。并且這些技術并不成熟,生命周期短,維護成本也高。最為無奈的是,這大概是目前唯一解決華為芯片從無到有的辦法。
但做得到不代表三星就會做。
華為的5G基站技術運用的是7nm制程為主的芯片,建設一條全新的7nm的芯片加工廠造價不菲,以業內2018年的水準,一條先進的7nm的芯片代工廠的造價高達80億美元到150億美元不等。
經濟企業第一要素判斷的一定是利益、風險,而建廠的風險就遠高于所能帶給三星的利益。
華為5G基站
確實,5G基站通信業務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連接大量未來科技場景落地,華為的5G技術也做到了全球頂尖。即便在大量的西方國家抵制下,華為依舊在全球5G訂單奪得榜首。
同時華為在2019年定下兩年計劃,預計2021年5G基站將超過200萬個。其中的5G基站芯片缺口也并不算太大,問題是后續如果優化更新,需求新得芯片產出。
因而,三星僅僅憑借5G基站芯片的訂單量就換取華為欣欣發展的手機業務,并不是一個“好買賣”。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合作領域三星并不是一個合格的好伙伴。三星的決策權在韓國人的手上,但背后美國資方的占股比超過50%。
無人代工
華為有難,看似熱鬧的多方支援,但真正能幫助到華為的企業卻沒有幾家。
6月8日,曾經看似搖擺不定的、想做中國"瑞士"的臺積電也被迫站隊。當然,站到了是華為的對面,直接了當的對外宣布:"臺積電撤銷了華為第四季5nm制程訂單,已將華為海思原定產能全部開放給了其它客戶。"
對于臺積電而言,他并不缺客戶,華為占據了20%左右業務量的口子,能被市場迅速消化,反而是華為緊缺代工廠。
當臺積電決定站隊,其在美國建廠動作也加速,6月15日,項目落地鳳凰城郊的消息不脛而走。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設立的經濟組織,其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獲取利潤,臺積電的動作也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 媒體大肆宣傳,被稱為華為失去臺積電后"備胎"的中芯國際,也"辜負"了大眾的期待,給予華為同一角度的重擊,緊隨其后也對外宣布:旗下生產線上大多配備的是美國生產的設備或者運用到美國技術,按照禁令規定可能無法對某些客戶所需產品進行生產和制造了。
中芯國際大樓
這道聲明就差指名道姓指出"華為"二字。
輿論風口支持的華為,大眾齊心,但擺在面前的事實是,國內真正能幫助到華為的并沒有幾家企業,華為面臨孤立無援的狀態。
禁令事端
2019年5月15日,美國頒布第一道禁令,2020年5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第二道加強禁令。
美國全面實施技術封鎖,任何企業只要運用到一定的美國技術,必須經過美國商務部的應允,不遵循禁令者或將遭到全面封殺。
兩條禁令遏住了華為喉嚨。
華為海思如今掌握的芯片技術水平確實追上一線公司,但也僅限于芯片設計水平,芯片技術分為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并且大多分開運營。
并且國內大陸芯片的設計到制造,有著明顯的斷層。禁令下,封殺的是代工廠接受華為芯片的業務。
華為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是無論多么尖端的技術,沒有企業能生產,就如同于一個PPT。
海思如今研制的芯片功能強大,外部的訂單比亞迪、5G基站芯片、安防芯片、機頂盒都是大業務,內部自供的手機芯片更新迭代也持續不斷。
禁令生效前,華為通過臺積電迅速采購了一批應急芯片。但,訂單不斷,華為對芯片的需求量也日益擴張,庫存總會有一天到底。
如今之所以,三星華為談判的風聲傳出,大概率是華為正在積極自救,而三星是其中一個有能力幫助華為的企業。
但重要的是,華為和三星在5G技術上也是競爭對手,合作共贏談不上。三星愿意自我犧牲成全華為?華為愿意割肉喂鷹?答案是否定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