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北京,疫情反復,各行各業舉步維艱。
我們的母公司是做企業咨詢的,因為疫情沒法出差去外地,見不到客戶,項目陷于停滯,客戶當然也不會給你驗收和付款,年初HR默默地把公積金的比例從12%調成了5%,開源不行就節流吧......
我常去鍛煉的健身房一直停業,前兩天教練興沖沖地聯系我,6月13日店里恢復營業有活動,你一定要來店里啊,結果正好那個周末疫情重啟,再次宣布健身行業無限期停業,我想教練心里一定是萬匹羊駝在奔騰……
同樣情形的還有電影院,我已經至少半年沒有去看過電影了,這半年也沒有什么電影上映,仿佛這個產業都有全面崩塌的危險;過去每周兩次來社區的新發地直供果蔬大篷車,現在也不見了蹤影……
大街上汽車少了很多,地鐵車廂空空蕩蕩,只有核酸檢測排起了長龍,在悶熱的天氣下,沒有熱鬧,只有煩躁……
整個社會,像按了慢放鍵,一切都緩了下來。
該干點什么呢?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當生活節奏飛快的時候,我們常感慨沒有時間精力做的一些事,現在慢下來了,甚至待在家里出不去,是要浪費掉這些時間,還是去一件件完成這些心愿呢?
疫情期,這3件事讓我覺得會很有收獲。
第一件是工作上的。疫情期間,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開拓客戶的難度確實很大,能穩定住存量客戶也是一種成就。我的團隊修煉內功,從打造新產品入手,抓住疫情帶來的影響,用互聯網的形式解決C端用戶的需求,把公司的業務線從TO B擴展到TO B/C。當然,目前的探索結果仍然未知,B端和C端的服務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但畢竟邁出了創新的一步,尤其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尤為不易。
第二件是自我提升。社會上各類培訓機構的課程很多,如果您是公司高管年薪百萬,大可去商學院報個MBA,如果不在乎學歷教育,推薦兩個社會型大學——混沌大學和得到大學的課程,更加實戰和落地。不管學什么,利用時間充電總是沒有錯。也許疫情期后會掀起一撥招聘的熱潮,你也會在其中實現跳躍。
第三件叫修補關系。每個人都自帶朋友圈子,哪些朋友一年下來都沒有聯系過?疫情期是不是應該問候一聲?有了聯絡,朋友才是朋友,沒有聯絡,朋友只是一個符號、名稱、頭像而已。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個關系——家庭關系。平時忙碌的你是否忽視了愛人的感受?是否缺少陪伴孩子的時間?端午假期將至,和家人一起渡過,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
當然還有第四件、第五件……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同,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利用好時間,讓他人在疫情過后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你,是不是會更有意義。
(梁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