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美團沒有硝煙巷戰:火拼30萬億市場

        Tech星球 2020-07-20 08:56:59

        同城零售的戰爭愈演愈烈。

        阿里巴巴方面最新的動作,7月17日餓了么宣布全面升級,從送餐平臺徹底轉型為消費者的“身邊經濟”,鮮花、鮮奶、蔬菜、水果,藥品都可以送,萬物皆可送時代正在來臨。

        外賣市場的份額之戰,打得不可開交,餓了么要奔向更廣泛的領域。此次全面升級,餓了么和美團將戰火燒到了規模30萬億的同城零售市場,引入阿里經濟體能量的餓了么要和美團貼身肉搏。

        早在4月,阿里就打響了同城零售第一槍,美團緊隨其后。對于阿里和美團來說,吞下30萬億同城零售市場的一小塊蛋糕,不僅可以找到第二條增長曲線,或許還可以再造一個線下版淘寶,而餓了么作為其中的排頭兵,或許可以借此奪回失去的十年。

        不只送餐

        7月17日,餓了么終于迎來了全面升級——主視覺顏色調亮,和剛剛升級過的支付寶保持一致。在App Store上,其圖標上“不只送餐”的幾個大字極為顯眼。它找來“95后年輕男孩”王一博為品牌代言人,Slogan也從“好而不貴,有滋有味”,變成“愛什么,來什么”。

        當然,這只是外在變化。

        更深層次的變化,是餓了么將從原來的送餐平臺,徹底轉型為消費者的“身邊經濟“。它調整了首屏的“五大金剛”位,新增“團購優惠”、“玩樂麗人”、“快速自取”三個入口;第二屏新上線“有好店欄目”,向用戶推薦高品質店鋪;App下方“發現”欄目更替為“真香”欄目,從過去商戶靜態的圖文展示轉變抖音式的短視頻欄目,內容包含食物視頻、美食教程和達人吃播等。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兼餓了么CEO王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內容一直是餓了么非常堅定的戰略。未來也會在內容做大量投入,讓消費者不僅僅把餓了么當一個工具,而是更多的發現美食。

        他表示,餓了么正在探索直播業務,目前餓了么提供了“全國看、當地買”的服務,即“這家的烤串吃不上,我周邊也有,想吃了也可以點”,以此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餓了么還上線了新業務“隨心訂”的入口,提供鮮花、鮮奶、鮮食的周期訂購服務。目前來看,這些并非增長最快的品類,但是覆蓋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品類不可缺少。

        王磊表示,此次改版,餓了么平臺上的SKU進一步豐富,來自大潤發、盒馬、淘寶商城、天貓超市的優質供給也同步到餓了么,這意味在同城零售領域,阿里正在加大整合的力度。

        在新版APP中,餓了么將超級會員升級到超級吃貨卡,用戶在餓了么下單將累積“吃貨豆”,吃貨豆可兌換紅包及商家優惠券。玩法多變的餓了么,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增加用戶粘性。

        更艱苦的生意

        紅杉資本沈南鵬曾表示,別小看升級,“升級”意味著增量市場,開啟一片新的藍海。那是突破舊格局,帶來新定位、提供新價值的戰略性優勢,高能者自然不慌不苦,前途能卜。

        而餓了么和支付寶的升級無一不在釋放一個信號:阿里要押注同城零售。

        2020年4月,天貓超市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將原屬本地生活服務的餓了么新零售業務整合進該事業群,以天貓超市和淘鮮達改造的線下超市為主,實現1小時、半日及次日達三種時效的“20公里立體生活圈”。阿里董事局主席張勇已經將同城零售事業群上升為其重點關注的1號項目之一。

        阿里打響第一槍后,美團緊跟其后。

        2020年7月,美團再度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優選事業部”,并推出“美團優選”業務,正式進軍社區團購賽道。與此同時,原“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繼續發展美團買菜業務。

        王興則在美團2020年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過去幾年我們核心的宗旨就是希望能讓我們的消費者輕松吃到美食。在未來,可能我們的使命就是說怎么能夠讓我們的消費者更輕松地買菜。

        與此同時,京東、蘇寧等多位實力玩家也在布局。

        巨頭瘋狂押注的背后,一個萬億市場的新賽道正在崛起。

        過去20年,以電商為主的遠場零售,大踏步發展為近場零售,即為同城零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移動支付、倉儲物流能力、供應鏈體系,讓半小時達、一小時達成為可能。而疫情則迅速培養了用戶“線上買一切”的習慣。

        更為現實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讓電商和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增速都呈現放緩趨勢,為了尋求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巨頭們必須去做更苦更累的事情——啃下零售市場的最后一塊堡壘。

        這無疑是更艱苦的生意。

        本質上,同城零售更是接近本地生活的生意,美團征戰多年才獲得了些許微薄的利潤。從品類來看,快消生活用品是同城零售最適合切入的類目,小額高頻的特點決定著較低的毛利率。同城零售區域化明顯、網絡效應弱化,未來難免出現諸侯割據的現象。

        此外,同城零售一直面臨社區便利店這樣的競爭對手,從品類和速度上來看,便利店都具備先天優勢,如今,淘寶、京東上線的1小時購物達、美團閃購都希望用配送速度,以便從便利店中搶奪用戶。

        總體上來講,同城零售考驗的是平臺的配送能力和供應鏈基礎,這都是日積月累才能具備的能力。簡單粗暴的補貼已經過時,同城零售考驗的是平臺的精細化運營能力,也就是說,平臺必須要做好賺辛苦錢的準備。

        但阿里和美團不得不戰。對于美團來說,它必須找到除了外賣之外的第三極。對阿里來說,傳統電商平臺的增長曲線趨于平穩,但2021年財年至少創造1萬億元商品交易額(GMV)的新增量從哪里?答案正是同城零售。

        是巷戰,也是持久戰

        戰火雖然在此刻點燃,但事實上,無論是阿里還是美團早就開始布局。

        2015年,張勇就兼任了銀泰商業董事長。2017年,銀泰成為第一個被阿里全面并購的大型線下商超。2018年開始,阿里開始將同城零售視為下一個階段的擴張重點。收購餓了么、孵化盒馬鮮生、加碼天貓超市、并購高鑫零售( 大潤發)、口碑單獨成立App、并購客如云、孵化社區團購等,都是對這一戰略的延伸。

        這一策略已開始初見成效:2020財年Q3季度,來自盒馬、銀泰、天貓國際、天貓超市的收入增長跑贏了阿里大盤,阿里也正在從遠場電商到近場電商逐漸進發。

        2017年,美團便成立大零售事業群,由王慧文擔任總裁,開始進軍這一領域。

        2018年-2019年,美團先后孵化小象生鮮、發力閃購業務、上線美團買菜等等,如今,美團已經形成了同城零售的三駕馬車:美團優選(針對下沉市場)、美團買菜(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美團閃購(旗下菜大全專注武漢、成都、南京等準一線或者二三線城市)。借此,美團實現了從一線城市到下沉市場的全面覆蓋。

        疫情加速了“萬物皆可買”的時代,美團2020年Q1財報顯示,疫情期間,閃購所在新業務板塊收入 41.7 億元,同比增長4.9%,是美團唯一增長的業務板塊。

        萬億市場面前,阿里和美團都定下了頗為激進的目標:2020年,阿里同城零售事業群要實現成交額翻7倍;2020年,美團閃購的成交額要突破千億元大關。

        從美團點評的生態來看,其缺的不是流量和配送能力,而是對供應鏈的把控,想要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需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以及帶來足夠多豐富的品類,畢竟大眾點評雖然積累很多本地商家,但是核心領域依然僅是“吃”。

        對比而言,阿里的優勢在于其生態能力,尤其是豐富且夯實的供應鏈,以及多年積累的商戶數字化運營能力。阿里希望以淘寶作為作為主導,天貓超市、淘鮮達和餓了么負責協同;而支付寶、蜂鳥配送等提供后臺服務支持。

        如今,阿里正在對旗下同城零售相關業務進行整合,對于一個10萬人員工的組織來說,這個整合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整合的速度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競爭的結果。

        他們的大方向高度一致:都想吃下同城零售全品類中的更多份額。阿里和美團都希望尋找更多的SKU組合、不斷優化履約能力、提高運營的顆粒度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表面上,餓了么和美團的炮火越來越猛烈。但事實上,面對30萬億元的大市場,阿里、京東和美團只要占據一小塊便足以再復制當初的輝煌。以阿里為例,如果它在同城零售市場上吃下2成,基本上就再造一個自己,市值有望突破萬億美元。

        未來若干年,將是巨頭們不斷做大蛋糕的階段。餓了么和美團的戰爭,既是巷戰,也是持久戰。

        關鍵詞: 餓了么 美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