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防汛形勢嚴峻,鐵路安全行車壓力持續加大。
在我國西南,鐵路科技防汛正彰顯力量。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昆明通信段利用“云端”科技,在其管轄范圍的云、貴、川、桂四省鐵路沿線密布“千里眼”,升級“順風耳”,搭建“智慧云”,著力提升鐵路沿線防洪監控和預警能力,使得防洪減災變得高效率、智能化、準確有效。
鐵路“千里眼”讓設備隱患無處遁形
7月22日23時,該段綜合視頻維護工區燈火通明。職工萬文陽拿起設備巡視本和記錄筆,通過視頻監控系統開始對監控網管和設備進行整點巡視。
“我們的視頻監控采用的是高清監控系統,編碼分辨率可達到1080P,就像一雙‘天眼’,對高鐵線路進行24小時全天候的監控。區間線路上的‘風吹草動’、各車站出行人流密度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工區工長李茂青介紹說。
據介紹,視頻監控系統俗稱高鐵行車“千里眼”,在高鐵線車站、咽喉、無人機房等關鍵處所安裝。前端攝像頭采集圖像信號數字化處理后,通過光纜傳送到監控室供維護人員查看,以便輔助行車確保安全。
為了更好地用好“千里眼”,他們還進一步規范了視頻監控巡視作業流程,指導網管值班人員利用攝像頭加強對鐵路沿線無線設備、通信鐵塔及天饋線設備進行“防松脫、防傾斜、防侵線”排查,杜絕發生設備質量問題影響行車。
升級“順風耳” 讓應急反應更快更準
“今天我們對K5、K16兩個今年新增的防洪看守點進行通信設備檢查升級,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在進行班前安全提醒。
防洪看守點,是鐵路部門針對普速線路重要防洪地段設立的全天候值守點,主要負責鐵路I級防洪地段的看守巡查工作??词攸c大多都設在深山、溝壑中,條件艱苦、通訊不暢,主要通過無線電臺與過往列車和相鄰車站聯系。因為能夠在發生險情時,及時通知列車停車,大家也把無線電臺稱為鐵路安全的“順風耳”。
7月22日上午10時,昆明通信段廣通通信車間廣通無線工區工長成綱正帶著4名職工來到K16看守點,對“順風耳”進行檢查升級。
經過近四個小時的努力,成綱等人為看守點更換了大功率的機車無線電臺,又從通信機房電纜引入柜到區間通話柱進行對線,從區間通話柱放線至該防洪點,同時接通自動電話,徹底解決了新增看守點因山體原因造成電臺呼叫有雜音的問題。
搭建“智慧云”讓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7月22日,昆明通信段普者黑通信車間助理工程師黃蛟在防洪安全大檢查時,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一張設備“健康體檢表”赫然在目。
這是該段防洪隱患排查整治中的“新招”:通過掃描二維碼調取設備維護資料,對照現場設備連接走線、標簽臺賬和運行狀態,消除潛在安全隱患,評判日常維護水平,提高安全檢查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
“高鐵防洪安全檢查的方式方法必須與時俱進,我們針對高鐵通信基站年月表維護項目多、設備類型雜、檢修時間短等難題,成立項目研發小組進行技術攻關,給高鐵通信設備搭建‘智慧昆通’安全管理平臺。” 黃蛟介紹。
據介紹,這個單位運用大數據、云平臺,借助段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系統,建立了日常維護數據庫,在管內昆楚大線、滬昆高鐵的58個站點通信機房進行試點,將設備臺賬、線纜徑路、應急方案等重要資料加密存儲,生成二維碼,在各通信機房進行張貼,極大地方便了日常檢查和故障處理。
“過去,人防、物防、技防是防洪工作的三大重要舉措?,F在,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和產品在鐵路防洪領域中得到不斷推廣和應用,科技防洪發揮出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未來,我們還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精心打造‘智慧’防洪體系,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準確有效地防洪減災。”該段副段長裴紀升介紹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