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同: “帶領”江西菌菇走向全國

        科技日報 2020-09-16 15:34:06

        李榮同(右一)在果園 撫州市全媒體中心供圖

        特有范兒

        前不久,科技特派員、東華理工大學教授李榮同榮獲“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我來自農村,深知農村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將科技力量轉化成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是我最大的心愿。”帶著這個心愿,李榮同上世紀80年代末就踏上了科技扶貧之路,一走就是30余年。

        1964年,李榮同出生在江西省崇仁縣的一個小山村,從小跟著父母干農活。1982年考上大學,李榮同特意選擇了植物學專業。大學畢業后,李榮同進入高校當老師,教學之余總是往鄉村跑。

        江西省黎川縣食用菌種植歷史悠久,但傳統的種植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2015年初,李榮同帶領省科技特派團成員進駐黎川,準備大干一場。“講講知識還行,讓他種菇我不太信。”起初有的農民并不看好李榮同。

        面對質疑,李榮同沒有退縮,在進行了無數次單調而枯燥的實驗后,于當年8月發明了自動控制烘干裝置。這套裝置縮短了烘干時間,生產的草菇品質好,價格比以往高。村民的態度開始轉變,嘗試著用李榮同的新設備,很快草菇供不應求。近年來,李榮同還制定菌種制作技術標準,引進自動化控制技術,研發虎奶菇栽培技術,升級發展傳統草菇、茶樹菇等菌類種植,讓食用菌成為黎川的主導產業、優勢產業。

        如何改變傳統單一的銷售方式,讓食用菌進一步走向全國,李榮同將目光投向了互聯網。他整合省科技特派團和東華理工大學的科研力量,打造遠程數據管理平臺,舉辦電商培訓班,讓菌菇產品“觸網”電商平臺,實現了大規模的線上銷售。如今,黎川食用菌在全國有著較高知名度,占領國內60%的市場份額。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并沒有讓李榮同停滯科技助農的步伐。2018年,他與黎川扶貧移民部門商量,到浙江引進黑木耳新品種,實現黑木耳產業覆蓋全縣貧困戶。緊接著,獼猴桃、馬家柚、吊瓜等多種蔬菜水果產業,也相繼在黎川“開花結果”。同時,李榮同還推動科技成果走出去,對新疆托克遜縣進行食用菌技術支持,為農業援疆貢獻力量。

        作為高校教師,李榮同時刻不忘育人初心。他利用省科技特派團團長的身份,經常把課堂搬到校外,帶著學生深入生產一線、田間地頭,現場給學生講解專業知識,在實踐育人的廣闊天地里引領學生成人成才。“大學生不僅要讀好課堂這本‘有字’之書,更要讀好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只有真正學好本領,才能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李榮同說。(據《江西日報》)

        關鍵詞: 李榮同 江西日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