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只想“躺瘦”的女生,各種減肥藥品可是對了她們的胃口。但是,減肥藥品不良反應多,不僅會有肝腎損害、影響內分泌功能、增加不孕風險,還可能“暗藏”毒品!這可如何是好?
嘗試求助減肥機構?不料,更是攤上大事了!今年8月初,廣東一名27歲女性在減肥機構通過節食減肥,體重是降下來了,但竟患上老年人才有的肌少癥。減肥機構不是可以幫助keep fit嗎?盡管不能練就史泰龍的八塊腹肌,但怎么就“肌少”了呢?發生了什么?
肌少?肌肉去哪兒了?
肌肉減少癥,臨床上稱為“骨骼肌衰老” “肌少癥”,指的是由衰老引起的持續骨骼肌質量下降和肌力減退綜合征。
它是一種漸進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質量和強度的喪失,同時伴有身體殘疾、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死亡等風險。
肌少癥稀罕啥樣的人?
骨骼肌是人體運動系統的動力,肌肉的減少和萎縮是人體衰老的重要標志。
衰老?還是來得慢點吧……怎么讓肌肉慢點減少或萎縮?投其所好很重要!
當你在做這些事兒的時候,肌肉或許正在悄悄溜走哦!
“忌口”的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牙齒難免出現問題,造成進食量減少,再加上活動量減少,身體會逐漸消瘦,出現乏力,皮膚松弛、發皺,肌肉松軟、萎縮,四肢纖細、無力,甚至出現“皮包骨”的狀況。又因懼怕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脂異常和尿酸增高,老年人很少吃雞蛋、海鮮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從而導致飲食單一、蛋白質缺乏,肌肉合成度降低。
如果老年人時常出現站立困難、動作遲緩、步履緩慢,還容易摔跤,很可能就是患上了肌少癥。
澳大利亞統計局2002-2011年人口推算數據顯示,小于70歲的人群中,肌少癥的發生率還不到20%,到了70~80歲,發生率就已經達到了30%,而超過80歲,這一情況更是達到了近五成的比例。肌少癥是老年人衰弱的綜合癥狀之一,同時也是老年人致殘的重要危險因素。當肌少癥與其他老年疾病,如骨質疏松、冠心病等共存時,可能會引發心臟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造作”的年輕人
總想著瘦一點、再瘦一點……
但是如果減肥方法選不對,肉是真的會少,但是這種病態的減肉才真真是“坑爹”!既然邁不開腿,管住嘴總行吧!錯!若通過節食減肥,每天能量攝入過低、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人體處于營養失衡狀態,很容易導致身體基礎代謝下降及肌肉大量分解消耗。
完全是本末倒置好不好……肥肉沒減掉,反把本該保留的肌肉給消耗掉了……這種以損害健康為前提的減肥手段實屬“耍流氓”,而且一旦停止節食,體重更容易反彈。
“喜靜”的死宅黨
全天靜態的生活習慣,就是我們常說的“宅”,也是容易引起肌少癥的因素。
科學研究表明,正常人體的肌肉在20~30歲左右達到功能和質量的巔峰,然后開始逐漸發生質和量的改變。到中年以后,如果不進行運動和營養的干預,肌肉量會以每年1%的速度減少,70歲左右30%~40%的肌肉會消失。如果年輕時缺乏鍛煉,肌肉儲備不足,年老后肌肉會比常運動的人減少得更快。
不想讓肌肉悄悄走開,試試這些!
在導致肌少癥的原因中,遺傳、增齡等因素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能改變的是“可變”因素。以下三個法寶,預防“肌少癥”效果杠杠的!
法寶一:增加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攝入
蛋白質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維生素D對于增強肌肉力量有重要作用。建議老年人每天攝入1.2~1.5g/kg的蛋白質,尤其應將必需氨基酸含量作為首要選擇標準。攝取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牛肉、魚肉、大豆制品、魚肝油,同時多曬太陽,并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對提高肌肉量及強度、預防跌倒和骨折具有重大意義。
法寶二:進行有氧運動和適當的抗阻力運動
抗阻力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容量,建議每周完成3~4次力量訓練,每次20分鐘至30分鐘為宜。例如,老年人可以進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通過規律運動可改善肌力、活動耐力、平衡軀體功能,也可延遲失能。年輕人可以進行俯臥撐或雙手對墻撐、舉啞鈴、坐位抬腿等運動。
法寶三:積極控制慢性疾病
各種慢性疾病往往伴發炎癥反應及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而且患病會影響老年人的飲食及日常活動量。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對于保持肌肉容量、維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肌少癥”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所以,存儲肌肉,預防肌少癥,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哦!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光明網科普事業部聯合發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