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動物標本 可不是“皮毛功夫”那么簡單

        科技日報 2020-09-22 09:28:25

        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里的剝制標本

        李迪攝

        動物標本不僅能作為教學工具,讓孩子們了解動物的形態特征,同時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讓大家熱愛自然、保護動物。

        9月10日,經過上海自然博物館標本模型制作中心的精心修復,4件有著60多年歷史的動物標本,在教師節當天與標本的制作者、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重逢,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當你看到這些“高齡”標本重新煥發光彩,充滿靈動與野性時,會不會好奇,動物標本究竟是如何制作的?

        標本能重現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

        “所謂動物標本就是把動物遺體經過各種處理,將其皮毛、骨架或身體器官長久保存,作為收藏、展示或研究用的樣品?!背啥忌鼕W秘博物館創始人、生物塑化標本專家隋鴻錦教授說。

        過去,標本制作技術并不完善,不能準確地展示動物的表情、肌肉等形態特征,導致一些動物做成標本后變成了“四不像”。如今的動物標本制作技術更加創新,制作出的標本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動物標本不僅能作為教學工具,讓孩子們了解動物的形態特征, “同時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讓大家熱愛自然、保護動物?!彼屮欏\說。

        除此之外,隨著環境的變化,一些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已有許多動物只能以標本的形式展示給后人,供人們了解和學習。隋鴻錦舉例說: “我們的《巨鯨傳奇》展覽中有一件白暨豚展品,白暨豚是我國長江中下游特有物種,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這件標本保存下來就可以讓后人知道白暨豚到底是種什么樣的動物?!?/p>

        剝制標本可保存超過100年之久

        威風凜凜的老虎、貪婪兇狠的狼、斑紋靚麗的梅花鹿……走進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會讓你仿佛置身叢林之中。記者了解到,呈現在博物館內的每一件標本,制作者都經過巧妙的設計,依靠對動物身體角度、動作幅度的調整,將其擺成更接近自然的造型,讓這種靜態的造型產生動態的美感,給參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館長李愛民說,他們還把兩件或多件標本進行組合,制造出大自然中的真實場景,例如老虎捕食小鹿的場景。有時候組合標本比單獨的動態造型標本效果更加突出。

        這些宛若重生的動物標本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呢?李愛民表示:“這些動物標本大多是采用剝制方法制成的。”簡單說就是,保存好動物的皮毛,用假“里子”撐起真“面子”來制作標本。

        “以往的剝制標本制作,通常把皮剝下來后不對其進行鞣制處理,只是把多余油脂去掉刷涂防腐劑(如砒霜膏等)避免被蟲蛀蝕。這樣處理的皮毛,會出現皮張收縮和滲油等現象。”李愛民說,而且砒霜膏是有劇毒的,用在動物標本上,對標本制作人員和參觀標本的人來說都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此外,傳統的剝制標本通常采用皮內填充假體的方法制作,這樣的方法在小細節上的表現沒那么準確、完整,比如說動物的表情、肌肉結構等。

        “而現在用新型的剝制方法做動物標本,動物的皮毛是經過鞣制處理的,就像我們穿的皮衣、皮鞋一樣,已經變成熟皮,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毛發的光澤度、蓬松度和柔軟度更貼近于動物的生活狀態?!崩類勖裾f。

        例如,在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里有一頭亞洲象標本。制作團隊先是把大象的皮剝離下來,根據皮毛的測量數據計算樣本形態解剖學數據,按設計要求做出一個“迷你”樣本,對比“迷你”樣本用定制密度的白色聚乙烯苯板材料做出這頭大象的假體,將大象的皮在假體上“試穿”,細節處和不合身的地方則用黃色的聚氨酯材料修補,在經過多次“試穿”合身之后,涂抹上專用膠水,便可以把皮縫起來了。

        “在從濕皮到干皮的自然干燥過程中,為了防止皮張的收縮和走位,縫皮之后再利用“T形”定型針把該突出細節的地方表現出來,比如皮膚上的皺紋等。”李愛民說,像這樣的標本,在控溫控濕的情況下,可以保存超過100年之久。但平常需要對標本進行除塵殺菌等常規保養和定期的熏蒸維護處理。

        生物塑化標本讓觀眾“看透”生命

        對于動物機體來說,內臟腐爛的速度要比皮膚快好幾倍,所以想要保存完整的內臟非常困難。而近年來新興的生物塑化技術能提高人們對人體以及動物體的基本認識,讓觀眾“看透”生命,而不僅是觀察生命。

        “生物塑化技術是一種可以把生物組織保存得像活體一樣的特殊技術,廣泛應用于解剖學、病理學、生物學、組織胚胎學、展覽館展示等多個學科和領域。它其實是用高分子材料替代生物組織中的水、脂肪等物質,以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彼屮欏\說。

        眾所周知,古埃及人將尸體制作成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是脫水法,讓尸體水分蒸發,變成干尸,所以尸體會縮小、變形。而生物塑化技術是采用替代法,動物的形狀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可以很好地保持標本的外形和內部結構。

        “從制作方法來講,生物塑化技術分為多個步驟,首先阻斷樣本的腐敗過程,進行甲醛固定,然后解剖;隨后,用丙酮對其不同組織部位進行脫水、脫脂;最后,通過真空負壓浸漬工藝完成造型的固定和聚合硬化處理?!彼屮欏\解釋道,生物塑化標本不僅可以展示出生物的外形,而且還可以展示出生物的內臟、肌肉等內部結構,揭示生物在演化和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產生的結構特點,展示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原因。同時,生物塑化標本還具有無毒、無味、可觸摸、后期維護方便以及可長期保存等特點,理論上可以保存上千年。(記者 盛 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