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港口、海上航線是構建世界海運網絡的三大核心要素,影響全球運輸、貿易、金融領域的脈動,也與國家經濟、戰略休戚相關,是國際經濟走向的晴雨表。
10月15日-18日,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在深圳舉辦。
船舶及港口航運板塊作為本屆海博會展覽的六大板塊之一,將呈現130多家國內外上中下游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而宏觀論壇和多場專業論壇,將邀請國內外重磅嘉賓,聚焦全球貿易新形勢下的航運業未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新路徑,共迎世界海運業前所未有之重大變革與藍色機遇。
全球航運業邁向智能化時代
當前,隨著全球進入“工業4.0”以及以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蓬勃發展,智能航運成為航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智能航運將為千萬艘船舶提供基于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的航海支持,實現智能港口與船舶間信息的精準對接,開啟無人船自動航行的新紀元,打造“新大航海時代”。在智能港口領域,發展港口物聯網信息平臺、單證無紙化、區塊鏈技術,成為各港口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船舶工業領域,正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發力,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和生產車間已成為大型船企普遍現象。
作為現代航運新業態,智能航運也是我國推進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的重點領域,更是構建和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從頂層設計方面規劃智能航運的未來發展。《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指出,智能航運是傳統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通信、傳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現代航運新業態,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運服務和智能航運監管五方面基本要素。我國自動化碼頭建設案例不斷增多,正在形成全自動化碼頭的標準體系,并逐步被國外港口所接受。
深圳在《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也提出,要做強做優港航服務,包括增強國際航運服務功能,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推動港口管理運行智慧化。打造“深圳國際中轉港”。支持企業組建現代化遠洋船隊。設立深圳港航發展基金,加快發展航運保險,探索建立海洋巨災保險和再保險機制。借助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優勢,爭取試點啟運港退稅政策,建設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穩步拓展國際性海洋事務。高質量舉辦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推動建立國際港口城市海事管理聯盟,積極謀劃國際海洋事務組織落戶深圳等。
“世界第一”“國之重器”精彩紛呈
據海博會承辦單位介紹,本屆海博會的船舶及港口航運板塊將從海洋船舶工業、城市港口、海上航運3個維度,展示船舶制造、船舶改裝、海工船舶、新能源船舶、船舶配套、臨港產業園區、城市港口聯展、港口自動化設備服務商、碼頭運營商、集裝箱班輪運輸、臨港物流園等細分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
據統計,約有130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將在本屆海博會船舶及港口航運板塊參展,包括國內外的涉海龍頭企業招商局集團、中交建集團、中船集團、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康士伯船舶設備公司、中國船級社、鹽田港集團等。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將重點展示中國母港目前最大、最新的旗艦船地中海“榮耀號”、中國首艘綜合性高端灣區游船“大灣區一號”、全球首艘30萬噸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凱征”輪、全球首艘安裝風帆裝置的超大型油輪(VLCC)“凱力”輪、全球首艘獲得DNV.GL船級社認證的智能船舶“明遠”輪、全球首制“LNT A-BOX”型LNG運輸船、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格雷格莫蒂默”號等。
中交集團將重點展示“海洋工程建設”“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服務”三方面內容,其中包括其自主研發的超大型挖泥船、海上起重船、大型沉管安裝船、盾構機等多項“世界第一”“國之重器”。
作為我國船舶工業的領軍者,中國船舶集團將全方位展示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的全產業鏈能力,包括多個具有顯著優勢的“拳頭”產品、新科技應用產品、具有國際同步或超前技術的概念產品,以及體現新集團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優勢的系列化產品。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環境預報保障系統服務海上航運安全和海洋災害防治,彰顯我國的海洋預警報能力。
中國船級社將展示在電池動力船舶安全技術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珠海云洲智能科技將展示其無人船艇自主航行、智能避障、集群協同等核心關鍵技術。
宏觀論壇聚焦世界海運業未來
2020海博會的論壇將以“1+N”的形式呈現?!?”為宏觀論壇,即“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該論壇今年專設了“全球貿易新形勢下的航運業未來”的討論議題。在這場擁有“海洋達沃斯盛會”美譽的大會開幕前夕,多位確定參會的國內外重量級嘉賓,在接受專訪時表達了美好期待。
世界知名投行拉扎德集團(Lazard)航運部負責人、全球海事論壇主席彼得·斯托克斯(Peter Stokes)表示,這一議題非常有挑戰性。當前,世界航運業處于19世紀末以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邊緣,科學技術、地緣政治、商業發展、金融創新和新冠疫情,都對世界航運業產生重大影響。他將重點探討航運業轉型過程中的困難,分享機遇。
彼得·斯托克斯認為,中國目前在大宗貨物運輸、制成品出口、造船業以及越來越多的航運融資等領域占據世界主導地位,未來還將在全球藍色經濟中扮演越來越多重要的角色,在科技和創新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處于中國科技創新前沿的深圳,將引領未來數字化技術和零排放的可持續發展這一藍色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
全球最重要的航運非政府組織(NGO)之一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派出亞洲區總經理莊煒參加2020海博會論壇。他認為,航運業始終處于全球貿易市場的前沿,是國際經濟走向的晴雨表。同時,航運業發展與國家經濟、戰略也休戚相關,所謂“海運即國運”。中國如何從航運大國走向航運強國,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提升中國經濟在全球產業貿易鏈的價值,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
莊煒說,中國的海洋經濟蓬勃發展,而深圳無疑走在前列。他將借2020海博會的平臺分享對航運業發展、世界貿易前景和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觀察和思考。
專業論壇解碼海運業邁向智慧化
如果說,海博會上的展覽是我國海運及相關行業科技創新磅礴力量的集中展示,論壇則是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匯聚全球專業精英智慧的最佳平臺。
2020海博會期間,作為專業論壇的“船舶工業前沿技術發展論壇”“海洋互聯網(海上智能航運)產業發展論壇”“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論壇”將先后舉辦,邀請國內外政企精英、科研院所權威專家、投資機構嘉賓等,共同探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船舶、海運、港口等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世界船舶與港口航運行業交流合作、行穩致遠。
“船舶工業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圍繞國內外造船市場形勢及需求預測、船舶智能制造發展及應用實踐、我國氫燃料動力船技術發展及展望、風電發展現狀及趨勢、艦船腐蝕與防護技術、噴水推進無人艇控制策略等前沿話題展開討論,將在高端學術引領、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智庫建設、人才培養舉薦、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為船舶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論壇”將闡述2020年全球及我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情況及展望,并針對LNG運輸船、深海風電安裝平臺、郵輪中國制造、深海能源裝備、海事業數字化轉型及智能船等新型船舶及海工裝備展開主題演講,帶來精彩碰撞。
“海洋互聯網(海上智能航運)產業發展論壇”將聚焦互聯網及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等新興技術在航運方面船舶信息服務、船員信息服務等業務場景應用,推動建設海洋互聯網產業生態圈。(一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諾獎熱背后,帶來4點冷思考
下一篇:個性化展示應確保安全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