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發射系統(五)各有千秋的機動發射技術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0-10-23 11:48:56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鴻爪雪梨

        策劃:武玥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隨著戰場信息化的發展,在常規戰爭中,固定平臺的導彈發射井、發射架、發射臺幾乎是雙方第一波火力打擊的必然重點。戰術導彈的機動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方的反打擊能力與持續作戰能力。在世界范圍內,常見的機動方式主要是公路機動、鐵路機動與潛艇機動。

        1、公路機動

        路機動戰略導彈主要在公路或無路或泥濘、松軟土壤及沙漠等地區活動,在預定或非預定地點發射。通常導彈發射車系統包括:汽車底盤、發射筒、液壓和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定位定向系統、測試發射控制系統等其他保障系統。這些繁雜的系統必須高度集成在盡可能少的車輛上。

        在解決導彈快速、準確地測定地理坐標和目標射擊方向技術、發射自動控制技術、武器標準化技術后。公路機動的諸多優點得以體現:一是發射車的靈活性大、操縱性強、反應時間短;二是車體的外形尺寸小(相對鐵路發射車),便于隱蔽待機;三是受交通狀況限制少,訓練、隱蔽、待機較容易。公路機動可適應在機動過程中隨時停車發射,行進中瞄準停車發射、普通地面條件發射等,在戰術級導彈中的運用非常廣泛。

        圖1 國慶閱兵式上展示的各種導彈發射(圖片來自網絡)

        2、鐵路機動

        陸基機動的另一主要形式是鐵路機動,這一機動方式在冷戰期間發展到了巔峰,鐵路機動速度更快,一般運行速度可達100千米/小時以上,一夜之間可以機動上千公里,機動范圍大。同時發射列車可在普通鐵道線路上進行機動運行,對運行線路、橋梁和隧道等無特殊要求,其平穩性要好于公路機動運輸。導彈發射列車外觀與普通列車非常相似,便于安裝各種偽裝和反偵察設備,隱蔽性更高。

        發射列車將發射、指揮、控制、通信和維修等作戰的全部要素集中在一起整體行動,同時發射系統能夠方便地將快速機動、行進中測試、自主定位定向和自主防護等多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比于公路運輸,鐵路機動具有極強的威懾力。

        但鐵路一般是敵人在戰時的破壞重點,大范圍機動的現實難度很大,另一方面,鐵路機動的日常維護成本很高,在復雜地形的適應性也較差。對鐵路系統不發達或者陸地疆域狹小的國家來說,導彈列車并非戰略首選。

        圖2 俄羅斯導彈列車(圖片來自網絡)

        3、潛射機動

        相對于公路機動和鐵路機動來說,潛艇發射導彈是最具有威懾力的機動方式。由于相比空氣,水對各種電磁波的干擾較強,潛艇的探測和反探測能力一直是各國發展的重點技術。

        導彈的水下發射技術非常復雜,導彈在水下航行時,水密性只是小意思,真正難題是水的浮力對彈體穩定的影響、導彈發動機噴射的高溫高壓對導彈周圍流場的影響,同時當導彈從水中進入空中時,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也會極大的干擾導彈的姿態。

        圖3 朝鮮潛射導彈試射場景(圖片來自網絡)

        目前潛射導彈一般采用運載器發射和裸彈發射兩種方式。運載器發射可將導彈裝置水下運載器中,運載器自行運動到水面后,導彈點火起飛,這種方式出水速度較快,能夠較好地維持水下操縱性和穩定性。但彈器分離是個難點,且出水姿態不易受控。裸彈發射可以規避上述問題,同時潛艇能儲存更多數量和種類的導彈,作戰時不受潛艇航行方向和導彈發射角的限制,導彈抗海浪干擾能力強。其缺點是:導彈助推器噪音大,不利于潛艇的隱蔽。

        圖4 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12個導彈發射艙蓋全部打開(圖片來自網絡)

        當前,潛射巡航導彈處在大發展時期,不少國家都在進行新型導彈的研制和相應發射技術的研究。未來對潛射巡航導彈的研究中,將更加注重“隱蔽、寂靜、大深度”的新概念。

        軍事小百科:導彈機動發射能力是保障軍隊快速反應、持續作戰的必備能力。常見的機動方式各有優劣,其中公路機動的適應性最強,且隨著大型車輛底盤技術的革新,已經可以逐漸代替鐵路機動滿足某些巨型導彈的機動要求。潛艇機動的威懾力較強,同時技術難度較大,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少之又少。

        關鍵詞: 導彈 發射技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