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10月23日上午,由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與中國科技館聯合主辦、《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雜志社承辦的第十三次科技博物館理論研討會在中國科技館開幕。
本次研討會以“科技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創新發展”為主題,圍繞“科技博物館應急科普的實踐與探索”“科技博物館面向多元群體的科學傳播”“科學課程標準與科技博物館科學教育”等重點議題進行交流研討,還特別安排了學術論文寫作培訓、“面向兒童的科技展覽創新”工作坊以及中國科技館“全面小康?科技同行”專題展覽等參觀活動。開幕式上,中國科技館黨委書記蘇青致歡迎辭,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榮譽理事長徐善衍應邀出席并發言,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錢巖主持開幕式。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本次會議會期兩天,特別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周榮庭、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楊瑾、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體驗中心主任陶春、上海交通大學助理教授沈辛成作主旨報告,以及來自中國科技館、吉林省科技館、北京科學中心、天津科技館、紹興科技館、鄭州科技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17位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與會專家結合具體案例對全媒體時代在線科普展覽創新應用、鄉土博物館、兒童展覽設計、應急科普、面向多元群體科學傳播、館校合作課程開發、科普場館研學、探究式學習工作坊、兒童科藝融合類課程開發等熱點議題進行交流。與會人員圍繞會議主題,就主旨報告和專題報告中的學術熱點和實踐挑戰,進行了深入剖析和熱烈討論,碰撞出許多富于洞見的觀點和思想火花。另外,會議特別邀請周榮庭教授針對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共性問題作學術論文寫作培訓,旨在提升廣大讀者的學術研究水平。來自我國博物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普企業的專家學者及業務骨干80余人參加現場研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十三次科技博物館理論研討會首次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會議,并將會期由一天延長為兩天,提升業界影響力和號召力,希望更加豐碩的學術成果能夠惠及更多同仁。(記者?趙清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胸部腫塊真的可以靠按摩緩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