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究竟怎么挑選才能稱心如意?據了解,我國的水稻大致可以分為:秈米、粳米、糯米,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水稻中直鏈淀粉的含量越低,米質越粘。糯稻胚乳的直鏈淀粉含量一般低于2%。粳米胚乳的直鏈淀粉含量一般在14-18%,而秈米胚乳的直鏈淀粉含量一般大于20%。
可是如果一個人想要糯性好的秈米,是不是有可能呢?不要擔心,這種問題基因編輯技術早就替你解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錢前院士團隊在過去的36年里,發掘了近5萬份基因功能研究和遺傳分析材料,通過基因研究,發現了25個決定水稻口感的、和淀粉代謝相關的基因,找到了調控“直鏈淀粉”含量的關鍵基因:Du1;成功培育出了具有“秈稻產量、粳稻品質”特征的“廣兩優”系列品種。
而水稻中的Wx基因控制著直鏈淀粉的含量,揚州大學副校長劉巧泉團隊就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調整它的表達量,培育出了直鏈淀粉含量極低的水稻新品種,水稻的糯性也就隨之提高。
如今,香味已被認為是大米一個重要的品質指標。水稻中的BADH2基因會抑制香味的產生,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高彩霞團隊,就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這個基因敲除掉,這樣種出來的水稻,煮成米飯后就“香氣四溢”了。
據了解,從米糠中可提取營養豐富的米糠油,這種油含有寶貴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是國內外公認的營養健康油。能不能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提高油酸的含量呢?當然可以。科學家發現,水稻中的FAD2-1基因,抑制著米糠中油酸的產生,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水稻中的FAD2-1基因刪除,米糠中油酸的含量能增加到兩倍以上。這樣既能產糧又能產好油,農民朋友又有了增收的好法子!
對于當今消費者來說,不僅要求吃得好,更是要求吃得健康。過去有很多含有重金屬鎘的土壤無法種植水稻,而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喜歡吸收土壤中鎘離子的基因,水稻就不會吸收鎘了!說起這個,又要感謝袁隆平院士了,正是他宣布了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
水稻收獲后的儲藏很重要,現在發現有個LOX3基因控制著稻谷的霉化變質期限,如果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LOX3基因敲除掉,稻谷就會忘記什么時候該霉化變質了,儲藏期限就可大大延長。總而言之,基因編輯技術就是一把“魔術剪刀”!這項技術不僅為我們的飯碗帶來保障,還能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支持!
科學文本:毛志明 王春
監 制:程維紅 戰釗
統 籌:徐琴 宋雅娟 趙清建
策劃文案:宋雅娟 張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