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匯聚 星河萬頃——抗疫英雄群像掃描

        新華網 2020-11-16 19:02:50

        新華社武漢11月16日電 題:微光匯聚 星河萬頃——抗疫英雄群像掃描

        新華社記者熊琦、徐弘毅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總有人以自己的熒熒微光,照亮他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有人毅然逆行,有人日夜堅守,有人埋頭苦干……點滴微光,匯聚星河,照亮黑暗。

        他們是英雄的人民,也是人民的英雄。

        逆行——甘如意:“就是騎自行車,我也要回武漢”

        “情況緊急,武漢最需要醫護人員,我必須回去!”春節前夕,武漢市金口中心衛生院范湖分院化驗員甘如意回到湖北公安縣老家過年。可剛回到家她就得知為防疫情擴散,離漢通道關閉,去武漢的公共交通停運,就連從村里到縣城的路都封了。

        “就是騎自行車,我也要回武漢!”甘如意語出驚人。

        她一邊規劃騎行路線,一邊辦理通行手續。在村委會,工作人員難以置信地在“車牌號”登記欄里,寫下了“自行車”三個字;在縣城,她勸阻一路隨行的父親,在滿是擔憂的目光下獨自遠去;在潛江入城的卡口,執勤警察看了她的通行證和返崗證明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4天3夜,300公里!通過騎自行車和搭順風車的方式,甘如意只身返回了疫情“暴風眼”武漢。

        2月4日一早,甘如意回到衛生院迅速投入工作,當天就為二十多位發熱患者做了檢驗。

        “因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泵鎸娭另硜淼馁澝?,她卻開起了玩笑,繼續和同事們堅守崗位,戰斗在防疫一線。“我們‘95后’,在父母眼中還是個孩子,但穿上防護服,我們就是戰士,必須扛起肩上的責任!”

        堅守——桂小妹:“這一路走來,就一個字,值”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我們更要把工作做實做細,不能讓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1月9日下午,記者在武漢市青山區青和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見到桂小妹時,她依然忙碌地接打電話,幫著社區居民排憂解難。

        作為武漢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區,青和居社區有居民5235戶8230人,老年人多、殘疾人多、低收入者多,是出了名的困難群眾集中社區,疫情防控難度極大,而桂小妹正是社區黨總支書記。

        離漢通道關閉前夜,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桂小妹意識到,這將是一場非比尋常的戰役。她簡單收拾了洗漱用品,把女兒送到父母家?!皨寢屢ド鐓^保護居民,外公外婆就交給你保護了?!边@一走,就是74天。

        在74個日夜里,桂小妹帶領著同事在社區走訪排查、消毒消殺、轉運病人……“常常一天就吃兩頓飯,晚上忙到半夜一兩點,累了就在活動室的沙發上瞇一會兒?!?/p>

        兩個多月下來,桂小妹瘦了10斤。“社區干部就是黨在基層的‘代言人’,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需要我們沖鋒陷陣。”

        一片片真心、一次次守護,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頭。3月19日,居民送來了第一面錦旗。到如今,墻上滿滿當當的64面錦旗,早已是社區里最靚麗的風景?!斑@一路走來,我覺得就一個字,值!”桂小妹動情地說。

        奮斗——吳科龍:“在自己崗位默默奉獻,人人都是祖國的戰士”

        在疫情最吃勁的時候,防疫物資難以跟上消耗速度,口罩成了最緊缺的“戰略”物品。緊要關頭,位于廣州的國機集團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臨危受命,承擔起平面口罩機和N95口罩機的跨界研制任務。

        “從智能制造領域跨界研制口罩機,我們缺技術、缺人才、缺原料,一切從零開始,難度可想而知。”32歲的機械工程師吳科龍說。在公司黨委的號召下,吳科龍和150多名“戰友”從各地趕到生產現場。他們吃住在廠房,在臨時改造的車間24小時連軸運轉。

        技術攻堅、遭遇瓶頸、反復試驗……與時間賽跑,僅用10天,首臺平面口罩機通過壓力測試。為了讓機器盡快投產,疫情下,吳科龍還只身前往北京、安徽、山東等地為客戶調試設備。

        工作高峰時,他就住在現場工具間,幾塊紙板墊在身下當“床”,“心里眼里就只有設備,就只想著快些,再快些。”3月17日,吳科龍在口罩機生產車間宣誓入黨,成為“火線入黨”的一員。

        截至5月31日,國機智能累計生產751臺套口罩機,產量居央企第一位,實際交付數量占央企一半以上,研制的口罩機在70多家口罩生產企業廣泛應用,為國家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危急關頭在自己崗位默默奉獻,人人都是祖國的戰士;大局面前勇于挺身而出,人人都是時代的英雄!”吳科龍目光堅定地說。

        新生——葉九思:“我不是‘藥神’,只是出了點力的普通人”

        2月上旬,武漢開始對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武漢幾十萬重癥慢性病患者如坐針氈:救命的藥去哪買?誰來買?

        湖北省武漢商業儲運責任有限公司的職工葉九思站了出來?!巴宋榍拔易鲞^衛生員,有臨床營養師的資質?!痹诘弥錆h“志愿服務關愛行動”招募志愿者后,他第一時間來到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吉林社區報名,當天就開始為居民代購藥品。

        葉九思的愛人卻擔心地直流淚:“這種時候你逞什么能,萬一暈倒在馬路上,沒人管怎么辦?”原來,葉九思也是一名慢性病患者?!罢驗樽约阂彩遣∪?,我更能感同身受,大家要是沒藥吃會多么無助?!?/p>

        疫情期間,只有少量賣重癥藥的藥房營業,隊伍一排就是大半天。由于公共交通停運,葉九思每天要騎自行車20多公里,常常中午出門排隊,晚上10點多才能將藥品送到居民手中?!暗鹊剿屯晁幓丶姨稍诖采?,渾身就跟散了架一樣?!睈廴伺滤腥?,堅決不讓他去醫院代購,但他一聽有病人已經斷藥一周,二話不說就奔向醫院。

        三個月里,葉九思騎垮了兩輛自行車、磨破了三條褲子、走壞了兩雙鞋,卻送出了一千五百多份“救命藥”,為掙扎在病痛之中的重癥慢性病患者帶來了“新生”。

        “武漢戰‘疫’就是一個戰場,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戰場中,我不是什么‘藥神’,我只是出了一點力的普通人?!比~九思說。

        關鍵詞: 微光 群像 口罩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