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以“融合破浪”為主題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京開幕。此次論壇,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教育部部署“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提速發展為背景,圍繞教育企業在資本助力下如何把握機遇與挑戰等問題,為中國教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中公教育集團CEO王振東,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力副總裁、企業發展與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柴明一,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于大川,世紀海航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林水源,三好網總裁余敏,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翼鷗教育副總裁高寒,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網易有道副總裁蘇鵬,拉勾創始人兼CEO許單單,學霸君副總裁宋超,VIPKID副總裁李國訓,紅杉資本中國董事總經理翟佳,華平資本投資執行董事沈威,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李磊,華創資本副總裁魏緒,峰瑞資本副總裁咸金彤,瑞銀證券教育行業研究主管劉耀坤等企業和投資機構代表出席此次論壇,并參與相關圓桌論壇討論。
后疫情時代教育如何平衡線上線下?
對于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的快速發展,王勵弘面對采訪表示:線上、線下教育只是一個授課方式,最后目標希望還是把教育這個事情做好,因此要更多從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來考慮,哪些適合線下哪些適合線上。“我喜歡新零售的概念,教育未來可能也是這樣,不是要特別區別線上、線下哪個更優,而是針對教育所達到的效果去選擇更合適的場景,這是我的理想。”
王勵弘表示:“以瑞思教育為例,有純線上課,按照最新的雙師模式去做,也有中外教的精品小班課、純口語拼讀課等。其實這些線上課程都是教育發展很自然的步驟,并非刻意為了解決疫情帶來的困難。我們在疫情后,低年齡段、不適合在線上長時間學習的課程還是會回到線下,但是高年齡段就可以繼續推進OMO,完成比較自然的線下線上結合。”
教育行業緣何受到投資者格外青睞?
教育行業今年以來一直是資本追逐的對象。天眼查APP顯示,下半年以來,進行天使輪和種子輪融資的教育相關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21家,其次有19家企業進行了A輪融資(含Pre-A輪)。大多數于上半年實現融資的企業都處于早期融資階段。
趙子忠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關注下沉市場,推出更低價格的課程,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應該是教育機構的責任所在。只有真正將教育普及到每一個農村孩子的身邊,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才應該是教育機構的最終目的。
王勵弘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教育是國策,也是全世界家長關心的問題,中國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中國的AI、5G都將發展地更好,未來中國或將引領智能化世界,中國教育的競爭力也在加強。
柴明一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這十年來,教育領域的迅速發展和試錯,和資本有著密切的關系。“歸根到底,資本與教育是‘快’與‘慢’關系,很多投資人希望短期有回報,但是教育是很長時間的過程,是社會進步演化的縮影。經此一“疫”,資本開始思考如何從“短期逐利”轉向“中、長期陪跑。
論壇現場,《證券日報》社與海通證券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教育行業研究報告《科技賦能掘金下沉市場》。報告認為,口碑是獲客的關鍵。根據騰訊TMI數據,2020年線上教育機構數量已突破23萬家,處于獲客紅利期的在線教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當下用戶回歸理性,在選擇教育產品時決策因素趨于明朗。中科院實驗室調研結果顯示,過硬的課程質量及優秀師資塑造的品牌口碑是在線教育機構的制勝法寶,同時,較高的性價比也是獲客的有力助推因素。在授課模式選擇上,大班課程突出性價比,一對一課程突出個性化。(記者 張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