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 (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采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余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制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采用生物模板—堿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由此制備出的分層多孔碳,在組裝的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中,表現出寬工作電壓和高能量密度,與現有電極材料相比具有明顯性能優勢,有望用于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多個應用領域。
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碳》發表了該成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為噴氣燃料
下一篇:天津大學打破導師終身制
2020年07月22日
2020年07月21日
2020年07月21日
2020年07月17日
2020年07月15日
2020年07月15日
2020年07月14日
2020年07月11日
2020年07月08日
2020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