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17所:擔強軍首責 寫時代華章

        中國航天報 2020-12-25 16:02:10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17所獲得“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給這個有著52年發展歷史的航天運載器控制系統總體研究所的榮譽墻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履行強軍首責更加有力,引領裝備升級換代;創新驅動戰略精準落地,創新效果持續顯現;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強勁,增速實現連續翻番;各項改革調整有序推進,運營質量顯著提升;能力建設基礎更加穩固,轉型根基不斷夯實;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黨建工作成果豐碩;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職工收入實現翻番……談及17所“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所長張鵬如數家珍。

        “十三五”期間,17所緊盯高質量發展目標,明確提出“一主線、雙引擎、三板塊、全覆蓋”發展思路,確立“開放、引領、協同、共享”開放辦所理念,以及人工智能、空間載荷、現實增強、試驗驗證與鑒定評估四大主攻方向,并穩扎穩打推進落實。五年來,在集團公司黨組和航天三江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所干部職工狠抓任務、聚焦創新、拓展市場、夯實基礎、求真務實、勇攀高峰,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錨定高質量發展 科研生產跑出加速度

        “十三五”以來,17所堅決落實經濟規模與運行質量“雙提升”要求,充分發揮產業結構和系統集成優勢,進一步培育、優化利益共享的產業鏈和大格局,努力推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具韌性的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均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中期調整前的目標值,單位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

        縱觀五年來17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詞體現在方方面面——

        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強勁,增速實現連續翻番:在“十二五”末成為航天三江首家“收入過十億、利潤過億”單位的基礎上,2020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利潤分別為“十二五”末的3.9倍、3倍,連續4年對上級單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10%。

        資源配置活力顯著增強,發展態勢更加穩健:2020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在“十二五”末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名列兄弟單位前茅;凈資產收益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分別為14.33%、118.07%,處于國有企業優秀水平。

        17所始終聚焦主責主業、履行強軍首責,自覺肩負起“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神圣使命,把高質量推動航天裝備建設作為政治任務和“一號工程”。

        五年來,17所在科研生產方面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承擔任務的數與量成倍增長上,更為重要的是打破了競爭對手的行業壟斷、實現了領域上的全面拓展和覆蓋,以及聚焦“能打仗、打勝仗”、在裝備實戰能力上實現質的飛躍和提升。

        五年來,17所數字化科研生產體系建設落地應用,從設計到試驗再到批生產的效率顯著提高;推進實施供方動態評價和多定點配套機制,以更大格局、更高標準加速構建具有17所特色的新一代控制系統配套體系;全面推進“精品工程”“外協管理能力提升”“質量大數據系統建設”等專項工作,持續推動17所質量管理由精細到精益再到卓越的轉型。

        五年來,17所在控制與信息技術領域精益求精,圓滿完成了多個國家重點研制任務,引領航天裝備持續更新換代,中國航天控制系統集成和精確制導技術領域的領軍者地位進一步鞏固。

        令干部職工引以為豪的是,該所研制的產品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光榮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銳意改革創新 開放自信彰顯新活力

        2020年秋,歷時近一年的精心籌備,由火箭軍裝備部主辦,火箭軍研究院、17所承辦的“智箭·火眼”人工智能挑戰賽初賽在線上火熱舉行。全國共有899支隊伍、3000余人參加比賽。

        從方案策劃到現場組織,17所主要領導親自部署、直接指揮,挑戰賽獲得熱烈反響,達到了打通學術圈、比賽圈、應用圈,構建產業發展生態,擴大賽事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目的。

        五年來,在落實開放辦所理念、改革調整創新方面,17所做的工作不止于此。

        17所作為理事長單位發起成立思源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聯盟,成功舉辦“北控杯”全國首屆人體目標識別大賽,為打造軍事智能產學研用發展新業態、推動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平臺;

        與多家單位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聯合眾多知名院校組建聯合創新實驗室、創新團隊16個,設立“開放基金”項目,吸引全國30余家科研院所、50多個團隊積極申報,協同創新力量持續壯大;

        于2016年成立導航與光電事業部、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事業部,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與探測技術研發中心,進一步推動專業產業化發展;

        大力優化目標、計劃管理多維度和差異化模型,全方位、多要素的考核管理體系日臻完善,充分發揮了聚力發展、強基固本的導向作用。

        能力不斷提升 人才建設取得新成果

        五年來,17所立足“體系效能型”建設思路,聚焦總體一體化設計、試驗條件、智能生產線,“智能化、高質量、開放型”的能力建設基礎更加穩固:重點推進設計與驗證條件建設,項目設計效率和驗證覆蓋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持續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構建結構化工藝、數字化設計與分析等協同研發條件,關鍵產品的“智造”能力顯著增強;進一步優化兩地區域布局,新增建筑面積近2.8萬平方米,進一步優化了試驗資源與集成制造資源,為后續轉型升級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在能力建設不斷升級的同時,17所的人才隊伍建設躍上新臺階。17所黨委書記黃鍇介紹,“十三五”期間,17所新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部級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集團公司青年院士后備人才2人,集團公司高級專家1人,中國航天基金獎專家3人,高層次領軍人才規模持續擴大,質量明顯提升,為17所在多領域、多層次的技術攻關、任務拓展提供了智力支撐。與此同時,該所以部門青年助理和拔尖優秀后備人才培養為有效載體,持續深化人才梯隊建設,先后有5個批次113人次通過青年助理崗位歷練,一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走上了重要崗位。

        目前,全所35歲及以下青年職工430余人,占比接近60%,青年中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60%,青年隊伍高素質化特點突出。近年來,所團委堅決落實上級團組織“雙創”工作部署和所黨委工作要求,切實發揮團組織作用,狠抓青年“雙創”,有效夯實“青研、青創、青優、青聚、青樂”工作基礎。所內成立各類青年“雙創”團隊(小組)120余個,13個青年“雙創”項目成功進入集團公司眾創空間種子池、獲得78萬元資金支持,10余個自選項目正在推進孵化,6個項目正在開展市場推廣,1個項目產品取得訂單零突破,1個項目已在用戶指揮通信系統建設項目中應用,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強化黨建引領 職工群眾更有獲得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更好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該所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的必然之舉,也是推進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

        五年來,17所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新部署,扎實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

        以政治建設為引領,全面貫徹黨中央和上級重要會議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狠抓黨員政治理論學習和黨性修養錘煉,認真開展黨課領學、專家講學、黨員自學、研討互學、論壇幫學、競賽促學等多種學習活動,切實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履行強軍首責、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和扎實行動。

        以主題教育為主線,帶領黨支部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廣大黨員職工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通過“三會一課”引導黨員職工把牢政治方向“生命線”、架起政治規矩“高壓線”、燒旺政治生活“大熔爐”。

        以大抓基層為導向,全面提升黨支部組織力,強化黨支部政治功能,完善黨支部書記例會機制,以及黨支部考核和黨支部書記抓支部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機制,配備專職黨支部(副)書記,專兼職黨務人才隊伍不斷優化,持續打造堅強戰斗堡壘,推動黨支部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以宣傳工作為支撐,深入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集團公司成立20周年、17所成立50周年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多層次追蹤報道科研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保障等各個領域的典型人物團隊先進事跡,達到了內聚合力、外塑形象的作用。

        此外,該所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新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全面推進保障監督體系和廉潔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提升各類內部監督資源的協同效能。開展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行動,持續深化作風轉變,著力解決職工反映強烈的“多、推、虛、浮”問題,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把工作做到職工最惦念、最揪心的地方。

        2020年7月,在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位于北京西城木樨地的17所職工活動中心建成。近800平方米的面積里,涵蓋黨建活動園地、職工書屋、健身房、休閑吧臺、會客室、母嬰室等板塊,功能豐富、設施完備,投入使用后迅速成為深受職工群眾喜愛的熱門“打卡地”。

        “十三五”期間,17所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等多項榮譽,17所黨建工作考核成績連續3年獲得“優秀”,所團委榮獲中央企業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17所將以此次獲得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為新起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集團公司2020年戰略工作會部署要求,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進一步深化‘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控制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為集團公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新的更大力量。”張鵬表示。

        文/ 中國航天報記者 劉淮宇 林靜 張艾驄

        圖/ 航天三江17所

        原標題:《輝煌“十三五”報道之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17所:擔強軍首責 寫時代華章》

        關鍵詞: 十三五 風險防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