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玉:農業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到生產實踐中去

        光明網 2020-12-29 18:46:49

        編者按: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光明網記者采訪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

        李玉院士目前從事的領域為菌物科學工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和蘑菇打交道,是種蘑菇的。”據他介紹,菌物實際是大范疇,蘑菇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類群。菌物科學工程已經成為教育部的新建專業,這個研究領域為農民們通俗所說的食用菌產業做了不少貢獻,作為一個農業新興產業,是非常有魅力的領域。

        李玉院士表示,中國在世界上是食用菌生產大國,但不是食用菌生產技術的真正強國,菌物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并沒有進入前列。我國以前的菌種,基本來自歐洲、荷蘭,而生產木耳、香菇的木質素及設備很多來自日韓,受制于人很嚴重。這些關鍵核心的東西沒有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就只能參照國外的情況進行生產。所以科學研究,特別是創新,尤其是全產業鏈的創新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中國需要由大變強。

        2020年最令李玉院士感到快樂的事是他的科研成果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的 “小木耳大產業”,吹響了中國食用菌產業邁向全新里程的進軍號。木耳雖小、食用菌雖小,在李玉院士等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轉變為一個大產業,實實在在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有力幫手。據了解,在中國5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有400多個縣選擇了食用菌種植作為脫貧攻堅的首選。李玉院士表示:“應該感到光榮,是我們和廣大菇農的共同努力,使這個學科得到了發展,成為國家承認的學科;使這個產業在倍速發展,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食用菌的大國。未來,我們將更加努力。”

        最后,李玉院士寄語:“希望從事菌物科學工程相關學科的人擔負起責任,一定要讓菌物進入公眾的視野、進入科學家的教材、進入大眾的讀本、進入農民的田間地頭、進入企業家的工廠,讓它變成效應,為農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監制:戰釗

        策劃:蔡琳

        采訪:蔡琳 張蕃

        文字:張蕃

        視頻制作:蔡琳

        出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關鍵詞: 科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