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光明網記者采訪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
回憶起在青藏高原的行醫之路,次旦央吉有著諸多感慨:“二十年前下鄉的條件是很差的,我們下鄉都是自己背行囊,被子也需要自己背著去。每到一個地方,我們就專門挑學校放假的時間,在學校里臨時搭建手術室、診室,醫護人員就睡在隔壁房間,休息時間自己做飯吃。這樣做是為了方便農閑、牧閑的農牧民集中到一起做手術。當時遇到過很多困難,所幸在當地民政部門,衛生部門的支持下,還是堅持把問診工作做下來了,使得更多患白內障的農牧民能夠復明。”
作為西藏眼科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次旦央吉卻表示:“西藏眼科醫學能夠被帶動起來,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大的團隊在奉獻,有當地的政府和醫院領導的支持,也有很多醫學領域的老師積極幫助。” 回憶過去,次旦央吉說:“我曾經在臨床上碰到很多病人,在當地是沒辦法解決的,因為缺乏設備只能初步診斷,而偏遠地區的老百姓更沒辦法得到有效的治療。這些經歷促使我想要學習更優秀的眼科醫學技術并引進西藏,使西藏人民不出西藏,就能治療眼科疾病,這是我的初心。在這三十多年努力下,現在基本上可以做到了。”
對于西藏傳統醫學在新時代的發展問題,次旦央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只是做傳承藏醫藥的工作是不行的,因為現代醫學在發展,藏醫藥不能停留在千年前的理念上,我們應該把藏醫藥最先進、最有效的部分挖掘出來,跟現代醫學技術聯合起來。在科研方面,我們需要實踐很多東西,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能做下來的,只有團結所有西藏科技工作者去努力和探討,才能把技術落地,使老百姓享受到醫學研究成果。從我的角度出發,就是不誤診也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讓患者少走彎路,在最佳的時間里得到最好的治療,為更多患者帶來光明,才不負使命。
監制:戰釗
策劃:蔡琳
采訪:張蕃
文字:張蕃
視頻制作:武玥彤
出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