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蘭順正
策劃:宋雅娟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近日,在俄羅斯塔甘羅格機場進行定期維護的伊爾-80飛機發生盜竊案,飛機的貨艙門被打開,機艙中的39個無線電設備和5塊電子面板被偷走,而此次案件也讓伊爾-80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末日”中的一片天
伊爾-80又稱“末日飛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當時為了確保在地面和地下的指揮機構遭到核打擊后,國家領導人仍能有效地掌控全局,繼續對軍隊實施作戰指揮,以大中型飛機為載體的空中指揮所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這種背景下,70 年代初根據美國國防部要求,美國波音公司率先啟動了以波音-747客機為基礎,研制E-4“守夜者”飛機的計劃。E-4作為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的備份指揮設施,當美國本土受到核攻擊或大規模常規空襲時,最高領導層可在該型飛機上保持與本國戰略核力量之間的聯系和指揮功能。
美國E-4是世界上第一種“末日飛機”
而蘇聯同樣不甘示弱,在20世紀 80 年代中期,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和“飛行”科學生產企業,開始啟動代號為“環形”的項目,即以伊爾 -86 客機為基礎,研制伊爾-80“末日飛機”。伊爾-86是前蘇聯出產的第一種大型寬體客機和第一種翼下吊掛形式的客機,采用四發動機、雙通道客艙的布局,全經濟艙可乘坐350人。第一架選作空中指揮機的伊爾-86在1985年夏季開始進行試飛,到1987年3月5日完成改裝測試,并于當年交付軍方使用。改裝后的伊爾-80長 59.54 米,翼展 48.06米,高15.81 米,正常起飛重量 208000 千克;安裝 4 臺NK-86 渦扇發動機,最大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時、實際航程4000 千米、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時、升限11000 米,機組成員 5 人。2010年5月9日,在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的紀念活動中,一架伊爾-80在4架米格-29戰斗機陪伴下飛過紅場上空,這也是伊爾-80首次在公開場合亮相。
艱難延壽的空中指揮所
俄羅斯現有4架伊爾-80空中指揮機,序列號分別是86146、86147、86148、86149,其中 1 架安裝有空中加油系統。伊爾-80與伊爾 -86 原型機最大不同是在機身頭部上方安裝了一個長方形衛星天線整流罩,這也是它最容易辨認的外部標志。機翼兩側下方各安裝了1部直角梳狀短波接收天線,短波發射天線位于水平安定面的尖端。超長波發射拖曳天線安裝在機身末端的錐體內,超長波接收天線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前上方。此外每架飛機還安裝了R-176超短波電臺天線,以便與戰略導彈兵保持通信聯系。由于各類設備耗電巨大,所以伊爾-80機翼下方的專用掛架上還掛載了兩臺發電機吊艙。
機身頭部的衛星天線整流罩是伊爾-80的標志
1997 年,俄羅斯國防部與伊留申設計局和聯合儀表制造集團簽署了關于改進伊爾-80飛機的“環形 -2”項目,計劃將伊爾-80改為成為第二代“審判日飛機”,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該計劃被一拖再拖。直到2015 年 12 月,聯合儀表制造集團才表示該集團所屬“飛行”科學生產企業,已完成首架伊爾-80 的升級改造。據俄方稱改進后的伊爾-80將裝備新型通信和指揮系統,具有作戰指揮性能可靠、機載設備輕巧和耗電量較小的特點,可對俄陸軍、空天軍、海軍和戰略導彈兵實施作戰指揮,將服役至 2025 年后。
軍事小詞典
伊爾-80飛機:該飛機又稱“末日飛機”,是冷戰時期蘇聯的產物,以伊爾-86 客機為基礎改進而來,主要作用是在其他指揮機構遭到核打擊后充當空中指揮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