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2021科技創新風向標前瞻

        中國網 2021-01-15 19:54:11

        回顧2020年,中國交出了舉世矚目的創新答卷。天問“奔火”、嫦娥“攬月”、“奮斗者”號萬米深潛之下,我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征程中又上新臺階。

        科技創新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曾以智能交通舉例表示,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將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這意味著GDP絕對值大概帶來2.4%~4.8%的增長。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和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局之年,我國科技創新如何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近日,百度研究院發布了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涵蓋人工智能、AI芯片、量子計算等多個前沿領域,為科技發展劃出重點。

        AI更加深入大眾生活

        2020年,全球抗疫促使 AI與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我國相繼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旨在加快人工智能產業布局,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增強技術應用轉化能力。

        百度研究院預測,在2021年,AI將更加深入大眾生活,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模式將會延續,成為未來的新常態。

        產業融合成趨勢 數字人、虛擬人等形態持續落地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百度研究院預測,2021年,數字人、虛擬人將大批量出現,生命科學成為 AI應用新領地,交通產業加速轉型。

        2020年,百度推出了全球首個 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 LinearDesign,能在16分鐘內大大提升疫苗設計的穩定性和蛋白質表達水平,提升了疫苗研發速度。

        2020年,百度Apollo也正式在北京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無安全員的Robotaxi車輛開展常態化運營有望成為現實,以智能語音交互和車路協同信息服務為特征的“智能座艙”將成為汽車主流標配。

        量子計算、芯片領域將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排在了2021年重點任務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會議提出要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百度研究院認為,我國AI芯片和輕量級模型將加速智能化向邊緣滲透,量子科技創新觀念深入人心,會直接推動量子計算相關產業發展。

        2020年,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問世引起世界轟動。未來,量子硬件的性能將進一步提升,會催生出一批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算法,用于真正展示這些量子硬件的優勢。目前,我國科技企業正在芯片自主研發之路中不斷崛起,百度自主研發的云端AI通用芯片“百度昆侖”已實現量產。

        開放賦能 企業持續發揮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是國家技術創新力量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需要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基于此,百度研究院預測,社會對構建負責任的 AI的需求將不斷上升,同時AI基礎設施創新將促進產業人才培養。

        讓 AI 普惠帶動中小企業產業升級,需要在算法、算力、數據等AI基礎設施和人才兩大方面持續投入。如今,以深度學習框架飛槳為核心的開源平臺已大大降低AI技術的開發門檻,自動化深度學習、少代碼或無代碼的AI開發平臺等將進一步發展,持續降低AI開發所需的專業技能。

        2020年,百度宣布了“兩個500萬”計劃:預計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的服務器臺數將擴充到500萬臺,未來五年,將助力行業培養500萬AI人才。

        從抗疫防疫到復工復產,從自立自強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科技創新都展現了極大的價值潛力。未來已來,迎接智能時代的新機遇與新挑戰,需要清晰的技術路標,技術將為中國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指引,以凌云壯志,奔向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

        關鍵詞: AI Robotax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