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一致性評價所采取的統計學方法可靠嗎?

        光明網 2021-02-18 21:00:05

        2019年1月17日,國務院發布《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方案要求,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中遴選試點品種,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降低藥價,減輕患者藥費負擔。全國集采文件中也明確要求,仿制藥產品必須通過國家藥品監管局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目前,第四批藥品集采已拉開序幕,我國藥品帶量采購工作正在步入常態化。

        作為帶量采購的入門券,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事關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也事關醫藥行業的長遠發展。那么,您了解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政策嗎?您知道集中采購過評藥品能給百姓用藥帶來哪些實惠嗎?歡迎關注“一致性評價問答”欄目。

        一致性評價所采取的統計學方法可靠嗎?

        “一致性評價”在藥品非臨床研究領域應用廣泛,包括產品的合規性檢驗、方法確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生物類似藥的相似性評價和工藝穩定性評價等。所用統計推斷方法以等效性檢驗和過程能力分析更為科學和準確,如合規性檢驗和方法確認使用單組等效性檢驗;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生物類似藥的相似性評價中,使用兩組間的等效性檢驗;在對方法參數的長期穩定性、工藝穩定性評價中,使用過程能力分析。因此,在一致性評價中使用等效性檢驗、過程能力分析等經過檢驗的成熟方法是可靠的。

        一致性評價結果是否可能存在偏倚?

        一致性評價結果可能存在偏倚,但是這種偏倚不影響臨床使用。從生物等效性評價標準講,對于一般藥品(非高變異和窄治療窗)來說,國內外監管部門一般要求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AUC、Cmax的90%置信區間落在80.00~125.00%之內,則認定兩制劑生物等效。換言之,重復100次試驗有90次得到上述結果,即認定兩制劑生物等效,但實際上還有10次可能沒有落在等效區間內,因而產生偏倚,但是這種偏倚從統計學上講并無意義,對藥效無顯著性影響。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光明網科普事業部聯合發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