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前,在大家都趕著回家過年的時候,東方明珠塔上卻有4名頭戴安全帽、身著工作服和安全綁帶的清洗工趕在春節前為這座上海的地標建筑“洗澡”。
這支清潔隊還有另一個名字:東方明珠登高隊。隊員均為堅守崗位15年以上的老員工。在塔外迎著風清洗東方明珠塔,尤其清洗觀光層已經是家常便飯,為的就是保證游客看出去的風景更清晰。據了解,如果要將整座塔體外立面全部清洗一次,足足需要26天。
春節前夕的東方明珠塔內,紅絲帶、中國結、吉祥娃娃等裝飾都意味著春節的步步逼近。但這幾位分別來自安徽、貴州和湖北的登高隊員之間互相約定,一起在上海原地過年。假期再去上海其它的景點走走看看,同時學習其他景點的保潔工作。
2021年春節期間,全國80%的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異鄉人”選擇就地過年,是為了更多人的平安。而為了讓大家過一個安全、溫暖、年味更濃的新春佳節,堅守崗位,提供更多、更溫馨的服務,是成千上萬個景區一線工作者的選擇。
門票預約之后,游客玩得更安心了
張曉雯 驗票員 黃鶴樓 武漢
大年三十早上8點半,驗票員張曉雯準時在黃鶴樓南門驗票處開始值班。
這已經是張曉雯連續第6個值班的春節,往年都是父母親來到武漢團聚,今年因為原地過年的號召,她和丈夫孩子通過電話給家里人拜年。
“每一年爸媽都會問我今年春節能不能休假,但如果我休假了,其他組員壓力會驟然增大,班組中其他外地的同事都留下來值班,我肯定也得留下來,家里人都能理解。”
張曉雯觀察,截止至大年三十早上10點30分,黃鶴樓當天的線上預約人數為700多人,即便加上現場買票和免費入場的人員,與往年春節假期的游客量不能同日而語。
雖然游客少了,但疫情下,為了保證游客游玩的安全,測溫、查看通信卡綠碼、查看預約信息、幫助游客核銷等步驟一步都不能拉下,如果是買半票或免票的人群,還要查驗其證件是否合規、兒童是否超高等等。
作為景區的窗口部門,在疫情還沒爆發之前,驗票員處理的糾紛主要是少部分游客證件不規范的問題;在疫情下,景區全面門票預約以后,以前持證享受免費優惠、可以直接入園的游客群體,也需要實名預約,入園的流程比之前麻煩了,有些游客開始會不太理解。相應地,驗票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一些。
2020年,疫情黑天鵝給全球旅游業帶來巨大沖擊,預約旅游隨之興起。《人民日報》曾發表題為《預約游玩得更舒暢》的文章,其中也這樣寫道:景區限流預約是對景區、游客的雙保護,在保護景區文物和自然資源的同時,讓游客獲得更安全、更有尊嚴的游覽體驗,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
“對于新興事物,肯定都有個接受和適應的時間,一開始我自己都會覺得驗票工作更繁瑣了,但慢慢的,心里也相信這個大趨勢,對于游客來說,約好了不會白跑一趟,心里有數,景區的人也沒之前那么多了,體驗肯定更好。”
而最讓張曉雯感動的是,春節期間,來到黃鶴樓后跟自己表達感謝和贊揚的人數不勝數。“在武漢剛解封時,看著游客涌進長三角,我曾懷疑大家是不是不敢來武漢了。現在我發現,大家對于這座英雄城市的向往有增無減。”
和小海獅度過的除夕夜或是一輩子最難忘的事
丁學萬 馴養員 海昌海洋公園 上海
除夕晚上,馴養員丁學萬和同事們吃完年夜飯后,值班同事告訴他,由他負責照看的小海獅Nancy還沒睡呢。
丁學萬立即回到辦公室,將Nancy帶到了自己的身旁,Nancy在丁學萬的懷里不過一會就睡得打起了呼嚕,但這下又輪到丁學萬睡不好覺了。在只睡了幾個小時的情況下,丁學萬第二天還要硬著頭皮上班。但對于他來說,和小海獅度過除夕夜可能是一輩子最難忘的事情。
2019年,已有6年動物保育經驗的丁學萬來到了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今年是他第一次在上海過春節。一部分原因是上海提倡就地過年,另一個原因就是出生不到半年的Nancy還需要人工喂奶,對丁學萬極為依賴。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春節期間的工作任務比平日多許多,每天照看Nancy的同時,丁學萬還有許多保育工作需要進行,雖然忙碌卻很充實,每天都是發自內心地開心。
“Nancy平時會溜達、玩、睡覺,如果走累了還會坐在嬰兒車里讓我推著走。”來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之前,丁學萬的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只有5萬粉絲,近一個月以來,他幾乎每天都會拍攝、直播小海獅Nancy的日常生活視頻,粉絲已經沖到了40萬。“很多觀眾都是Nancy的忠實粉絲,今年1月的時候,我們還專門舉辦了一場‘小海獅Nancy見面會’,很多粉絲專程從其他省份趕到見面會現場,真的很讓人感動。”
在短視頻平臺火了之后,丁學萬每天都收到許多商業合作的私信,但比起成為“網紅”,丁學萬更希望通過直播將Nancy和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展示給游客朋友,哪怕不能親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也能近距離感受海洋動物的可愛萌趣,讓更多人看到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更有有意識地保護海洋環境。
我覺得我必須站好自己的崗,才能對得起粉絲們沉甸甸的愛
小白 舞蹈演員 杭州宋城 杭州
杭州宋城千古情藝術團的舞蹈演員小白在短視頻平臺上收獲了60萬粉絲,已經成為宋城的網紅。
“小白”這個稱呼源于一次穿越主題活動,當時穿著白娘子服裝跳舞的小白被鏡頭捕捉下來以短視頻的形式發布到網上,那天后她便獲得了“小白”的昵稱。
從2017年畢業后加入宋城,除了2020年疫情期間所有人都回家之外,其余幾年春節期間小白都忙著表演,沒有回到老家紹興嵊州與家人團聚,今年也是如此。
春節期間,小白早上7點多起來,8點鐘出門,化妝需要半個多小時,9點就要開始演出了,中間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吃飯只能擠時間扒幾口,演完一場后再擠時間扒幾口。晚上下班已經10點多了,剩下的時間只足夠洗漱睡覺。雖然已經成為了網紅,但小白根本沒時間想接廣告的事情。
“忙活一天后在公司吃完飯,晚上一個人回到宿舍里,會有一點點‘心酸’的感覺,但轉念一想,選擇了這份工作,也就相當于選擇了春節的堅守。而且我是學表演專業出身,更喜歡在舞臺上的感覺,今年春節期間幾乎每天都會有粉絲拿著鮮花來看我,有很多人是千里迢迢只為了來看我一眼,拍張合照。我覺得我必須站好自己的崗,才能對得起粉絲們沉甸甸的愛。”
小白還不時發現,有些粉絲一個月要來宋城好幾遍,演出時不會打擾自己,只在演出完拍個合影,或者在短視頻里留個評論說“我來看你啦”,“那時我特別感動。”
只是經常不能過年回家讓小白覺得有些遺憾。“父母兩個人在家過年有點冷清,他們理解我。可是今年外婆70歲了,我卻沒有時間去看她。如果哪個春節能休假的話,我就只想著好好陪陪家里人,畢業出來之后陪他們的時間實在太少了。
機器解說提供便利,人工解說提供溫度
劉琴 解說員 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 延安
在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工作超過10年的劉琴是延安本地人,為了讓外地的同事能夠提前買車票回家過年,除了剛上班的第一兩年之外,其余的春節劉琴基本上都擔下了值班的工作,在景區內靜候游客光臨。
年三十下午三四點下班后和家人吃個團圓飯,年初一之后則要每天工作到下午5點半。根據排班表,春節期間也能勻出一兩天休息時間,但考慮到時間不多不少,節假日到處人山人海,劉琴還是放棄了帶孩子出行的計劃。
劉琴負責的是棗園革命舊址的講解工作,一天來聽講解的旅游團、政府和學院大概有3、4批,比以往春節少一些。
年三十那天,景區內幾乎沒有什么游客。恰好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因為疫情原因留在延安原地過年,劉琴陪伴他走了長長的一路,將革命先人們的奮斗史娓娓道來。
聽過劉琴的講解后,這位北京的游客感激地表示以后會常來做客,還會組織黨支部到紅色景區,接受革命教育。劉琴自己也頗有感慨:“今年正好是建黨100周年,或許感受一下前人的生活才會知道,一兩年不回家過年也不過如此,青春總是在奮斗的路上。”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每個講解員都要根據不同主題和要突出的重點自己撰寫講解詞,而且要根據小朋友、大學生、中老年人、干部等不同的聽眾人群制作不同的講解詞,做到因人施講。
換做平時,請講解員的多為旅游團。隨著景區數字化的發展,延安革命紀念館每個展館都有可租賃的講解耳機和掃二維碼可聽相關景區的講解。劉琴觀察到,機器能為散客提供更多便利,以往到館內來的客人也慢慢習慣了掃碼聽解說。但她認為,智能講解不可替代人工講解,人工講解可以增加與游客間的互動、交流,使得景區更有溫度。
疫情到來時加入旅游業,堅持夢想不容易
陳思閩 游客中心接待員 洪崖洞 重慶
2020年畢業的陳思閩是個“頭很鐵”的人,在疫情沖擊下,很多旅游從業者轉行時,她卻偏偏選擇加入了旅游業。理由也很簡單,“從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不從事一下旅游業的話,感覺4年就白學了。”
對陳思閩來說,原地過年甚至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以往春節一般需要回農村,看看老人家,參加廟會,年味兒很重。但還在大學時我就希望在重慶過一次年,今年終于實現了這個愿望。”
相比往年,洪崖洞今年春節的游客量比較少,到游客中心咨詢的也不算多。陳思閩已經將三大主要問題——廁所在哪里,上樓的電梯在哪里,幾樓才是平臺——的答案倒背如流。
實際上,洪崖洞有自己的公眾號和小程序,只要將藍牙打開,就能定位游客在幾層,輸入想去的地方后可以進行導航,還有美食推薦、攻略和入園人數限制等信息。這些數字化設備減少了接待員不少工作量。
不過,陳思閩除了本職工作,有時候還兼顧入場事務、投訴處理甚至導游的角色。
網上有句傳言,“沒去過洪崖洞,不算真正來過重慶!” 洪崖洞以最具巴渝傳統建筑特色的吊腳樓為主體,依山就勢,沿江而建,是別具一格的“立體式空中步行街”。洪崖洞雖然免費入場,但需要提前預約門票、出示健康碼和測體溫,如果人流量太多,還要協助調整路口通道。“在節假日的旺季,不僅是我們游客服務中心,整個渝中區文旅行業的人力都要被抽取來洪崖洞支援。”
春節期間,有一位慕名而來的游客,向陳思閩提出了一個的問題:我到底來洪崖洞看什么呢?因為時間充裕,陳思閩干脆帶這位旅客從1樓走到了11樓,為他講解洪崖洞的歷史、吊腳樓的形態等等。這位旅客臨走前對陳思閩表示萬分感謝,而陳思閩一瞬間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搖櫓船10年,老師傅也要跟上時代
費建萍 搖擼船/修船師傅 烏鎮
直至今日,在烏鎮土生土長的費建萍還記得小時候過年時,親戚朋友搖著小船,到水上集市買東西的場景。
耳濡目染之下,費建萍也成為了烏鎮的一位修船師傅,他幾乎每個春節都堅守在景區一線,這么一干就是10年。在節假日人手不足時,也會支援西柵的搖櫓船工作。
今年春節,費建萍從搖船的趟數中已經感受到了游客的減少。“一艘8人的船,以往春節期間一天至少要來回20來趟,今年每天只能搖12-13趟。因為跨省游的客人明顯少了,基本以烏鎮和周邊杭州、桐鄉、海鹽等地的散客為主。”
疫情給景區帶來的變化也讓52歲的費建萍花了一些時間才適應。“今年春節,出游和抗疫同時進行,游客上船要先消毒、提醒戴口罩,原本一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如今時間可能要翻倍。”
不過,作為互聯網氛圍最濃厚的景區之一,烏鎮擁抱過大大小小的變化,搖櫓船的老師傅們也得跟上時代。例如,烏鎮已經在船上安裝了GPS和北斗雙模定位系統,游客可以像打車一樣在手機上掃碼一鍵呼叫。費建萍介紹,烏鎮有9個碼頭,除了3個大碼頭堅持排隊坐船外,其余的碼頭都可以一鍵呼叫。
對于上了年紀的老師傅來說,手機操作本身就有難度,有時游客支付后老師傅要再三確認才能放心。不過費建萍認為,目前船工都已經接受了這種變化,這也能杜絕游客繞過景區系統和船工師傅私下交易,使得流程更為規范些。
難能可貴的是,費建萍依然十年如一日地熱愛這份工作。今年春節期間,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10點多下班,費建萍已經習慣了在夜色下踏入家門,與妻子聊聊今天同行的客人,聊到的有意思的話題,培訓期間學會的幾句英文…
結尾:
剛剛過去的春節,美團大學美景學院發起#致敬幸福生活隱形守護者#的活動,這些平凡有愛的景區工作者和他(她)們的小故事,只是這個不凡的2021年春節期間發生的冰山一角。希望大家關注到景區的工作人員,對他(她)們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諒解。因為這些隱形的守護者,我們才能一起度過一個安全、和諧、美好的春節假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