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一直希望發現外星文明。一顆行星要有生命,必須要有液態水。獲得這種發現的可能性似乎無法計算,因為一直以來的假設是,像地球這樣的行星獲得水是偶然的,需要巨大的冰質小行星撞擊才能產生。
現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全球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科學進展》上發表研究指出,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水。而這項研究的計算結果對地球、金星和火星都是適用的。
“我們所有的數據表明,水從一開始就是地球的組成部分。而且因為水分子經常出現,所以有合理的理由推測,它適用于銀河系的所有行星。存在液態水的決定性因素是這顆行星與母星的距離。”該研究領導者、哥本哈根大學恒星與行星形成中心教授Anders Johansen說。
研究團隊利用模型計算了行星形成的速度和構成要素。“在達到目前質量的1%之前,地球是通過捕獲大量充滿冰和碳的卵石來增長的。然后地球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快,500萬年后,它變得和人們今天所知道的一樣大。在此過程中,地球表面溫度急劇上升,導致卵石中的冰蒸發,最終,今天的地球只有0.1%由水構成,盡管70%的地球表面被水覆蓋。”Johansen說,新研究證實了他和團隊10年前提出的想法。
這個理論被稱為“卵石吸積”,它認為行星是由聚集在一起的卵石形成的,然后變得越來越大。
Johansen解釋說,水分子在銀河系中隨處可見,因此該理論提出了其他行星以與地球、火星和金星相同的方式形成的可能性。
“銀河系中所有行星可能是由相同的構建模塊形成的,這意味著銀河系中其他恒星周圍經常出現的行星可能擁有與地球相同數量的水和碳,只要溫度適宜,就可能存在潛在生命。”他說。如果銀河系中的行星和地球有著同樣的結構和溫度條件,那么它們也很可能擁有和地球等量的水和大陸。
“根據我們的模型,所有的行星都有相同的水,這表明其他行星可能不僅有相同數量的水和海洋,而且有與地球相同數量的大陸。”該研究合作者Martin Bizzarro說,“它為生命的出現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馮維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午睡也是基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