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教授葛均波、錢菊英團隊研發的一種大小可調節的血管內抓捕器成功實現了專利轉化。這項新發明能夠切實解決心血管介入手術中遇到的痛點問題,可應用于多個臨床手術場景,提高心臟介入手術的精準度與效率。
在心臟介入手術中,臨床上常規的血管內抓捕器可用于導絲的抓捕和異物的取出。但目前臨床使用的抓捕器其頭端抓捕網籃或套圈的大小基本是固定尺寸,功能相對比較單一,不能滿足臨床實踐中血管或心室腔等大小多變的多樣化要求。此外,抓捕套圈在收縮過程中容易斷裂,抓捕套圈與血管壁的貼面性也不好。這些短板客觀上增加了手術風險,并影響手術效果。
據該專利發明人錢菊英介紹,為解決上述短板,該院心內科團隊在葛均波的帶領下,研發出的這種大小可調節的血管內抓捕器包括微導管和導絲,其中導絲包括操作端和抓捕端,抓捕端為形狀記憶導絲,伸出后根據形狀記憶功能恢復為貼靠于工作腔的大小可調節的抓捕套圈,精準適用于大小多變的血管或心室腔。
此外,該發明提供的抓捕套圈經過形狀記憶處理,不易斷裂;抓捕器的操作端也具有形狀預記憶,在抓捕過程中,其抓捕端的延伸方向與導管的橫截面存在一定角度,有效克服現有技術中抓捕套圈與血管壁或心室腔的貼面性不好的缺陷,能實現卓越的跟蹤性,提高導絲的操控性,提升手術效果。
(黃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