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榮譽講席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因病于2021年3月12日19時5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周又元院士生平:
1938年7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貫江蘇南京。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同年參加工作。先后就職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大學,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3年12月17 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又元主要從事天體物理研究,是我國類星體和宇宙學研究領域的早期開拓者,在活動星系核的結構、輻射機制與宇宙大尺度結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主任、中國天文學會星系和宇宙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天文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等。
周又元曾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獎等獎勵。
據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網介紹,20世紀70年代,周又元院士與他人合作采用射電類星體子源之間的最大距離進行光度定標;20世紀90年代,與合作者通過對活動星系核內部結構和輻射機制的深入研究,首次得到活動星系核大藍包形狀參數方程,肯定產生發射的機制,確認大藍包的輻射來自吸積盤及其冕區,得到相應的溫度分布,估算出中心黑洞的質量并發現短時標變化規律新類型,并用耀斑模型對各種類型的變化規律進行統一解釋。
為表彰周又元院士在天體物理科研領域的重要貢獻,2018年9月2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將國際永久編號第120730的小行星命名為“周又元星”。
周又元院士一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嚴于律己,他曾贈言后輩:“我已經80歲了,仍然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好人,做好事。特別是從小起,我母親就這樣教育我。”(宋雅娟、蔡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