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為“良好免疫源于優質睡眠”。以“睡不著、睡不醒或睡不好”為表現的睡眠問題,正在侵害人們的免疫力、損害人們的健康、成為諸多疾病之源。
優質的睡眠是人們的渴望和需求,睡眠原理的正確認識是優質睡眠獲得的理論與基礎、睡眠管理的科學方法是優質睡眠獲得的技術與手段。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書臣教授曾經介紹,睡眠是人體必要的生理過程,其調節機制包括兩個方面:睡眠內穩態和睡眠-覺醒節律。
簡單說,睡眠穩態是清醒的時間累積逐漸增加了睡眠的張力,隨著睡眠需求的到來,當你睡著時張力得到釋放。清醒到來再累積睡眠的張力,由此睡意再逐漸產生。另外,睡眠-覺醒節律就是通常說的生物鐘,它與內源性褪黑素的釋放調節和人體體溫的調節密切相關。這是現代醫學對睡眠調控機制的解讀。
其實古人在沒有現代研究手段解開睡眠機制時,通過與自然界打交道已有了許多的經驗積累和樸素的認識,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描述的就是一種順應自然的睡眠節律。在傳統中醫學中將睡眠-覺醒問題用陰陽學說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并指導著傳統醫學工作者在臨床上對睡眠疾患的干預。
在睡眠領域將如上現代醫學認識與傳統醫學理論相結合,運用到睡眠管理上解決好大眾睡眠問題一直是孫書臣教授和他的團隊奮斗的目標。孫教授及團隊運用中西醫結合知識建立了一套睡眠紊亂的管理方法,以陰陽理論作為全天候睡眠管理的指導思想,形成了傳統醫學與現代睡眠醫學調控技術相結合的六種干預手段,將五臟的臨床表現作為診療的評價手段和干預指導,形成了SD—265法(265睡眠紊亂管理法)。
這個特色的干預方法正在臨床發揮著改善患者睡眠的良好作用,此方法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部課題的資助。更可喜的是在今年世界睡眠日到來之時,SD—265法(265睡眠紊亂管理法)APP上線,這將會給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睡眠領域帶來從臨床干預、科研管理、健康服務等全面的、現代化睡眠管理技術手段,同時也會使更多的患者和處于亞健康的人們獲得優質睡眠。(喬錦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相關鏈接:中醫科普|睡眠專家詳解:如何睡個好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