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方大集團成為北方重工最大股東,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調整。經過近2年的深化改革,北方重工在傳統產品領域均收獲了不錯的成績。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實現進一步加快發展,適應當前多變的國際局勢和市場變化,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中,北方重工深挖潛能,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通過多重手段提升汽車轉向系統零部件品質和生產效率,打造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客戶為中心 根植市場前沿
起初,北方重工對于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并不熟悉,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融入市場,該公司實施銷售和技術人員協同開發市場的模式,對重點市場實行項目小組一對一負責制,對客戶“貼身”服務,把客戶滿意度作為售前的重點工作。“從細節入手、從小事著眼,做到即使是一塊冰,也要用我們的熱情去融化他。”該公司大力培養設計人員和營銷人員獨立開展與客戶溝通產品并進行銷售的能力,重點打造技術型營銷團隊。通過與客戶進行技術溝通,了解客戶更多需求,從而掌握產品發展趨勢,在后續新產品設計中,將產品設計能力提高到新的層面,贏得更多客戶。
北方重工雖然剛剛深入汽車零部件領域,但卻時刻抱有市場的危機意識。據該公司營銷負責人介紹,其汽車轉向產品常態開展行業對標取長補短,利用市場調研找差距、提質量、提效率、降成本。通過一系列手段,該公司配套產品已經覆蓋商用車和乘用車,并將繼續擴大國內輕、中、重卡和皮卡等商用車的配套份額,2021年計劃要進入國內轉向柱商用車配套行業前三名;同時,重點開發電動傾角乘用車轉向柱產品,了解行業動態,用戰略眼光瞄準高端乘用車配套市場,形成商用車和乘用車市場配套的多點支撐。
質量為先兼顧成本 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打造質優價廉的產品?這是所有企業追尋的“終極答案”。北方重工在產品質量和成本控制方面是如何取舍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該公司主管汽車轉向管柱產品制造與銷售的分廠廠長高健。“我們的產品始終秉承質量第一的原則,把質量控制放在產品制造的首位。2021年我們將繼續以質量第一作為各項工作的核心。加強供應商質量管理,持續對供應商進行分級考核,每月從研發配合度、產品質量表現和到貨及時率三個方面對供應商開展業績評價”。
北方重工的成本控制從基礎的刀具、工裝、輔料和庫房管理等基礎工作入手,在點點滴滴當中尋找降本點。公司通過對裝配線體操作人員進行動作分析,優化工裝和裝配工藝,使各個工序有效銜接。同時考慮到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北方重工將采取與供應商開展價值工程分析的辦法,與供應商共同研究產品降本方案,降本的成果與供應商按比例共享,通過這種方式北方重工的汽車轉向柱產品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借助“混改”東風 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
記者了解到,北方重工自實施“混改”以來,相繼引進多臺加工中心、精密外圓磨床、上料機械手,自動焊接設備等自動化機床,員工勞動強度大大降低。車工班班長李海波說,“在新的機制下,看到企業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興奮,也激發了我們的工作熱情,做事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也加強了,通過業務學習,咱也能為企業做點貢獻。前不久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網上購買了1個小夾具,結果驗證成功了,提高了不少的加工效率,還拿到了2000元的獎勵,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現在企業好了,腰包也鼓了,沒有理由不好好干。”磨工高騰達說:“現在公司上了自動化機械手,我現在1人能操作4臺磨床,在兩年前想都不敢想,原來手動外圓磨床一天能生產600-700根轉向軸,設備還總出問題,現在是每天生產1500-1700根轉向軸;生產種類也增多了,只要長度在500mm范圍內磨床都能自動加工生產,要是沒有新設備,就現在的產量,不睡覺也完不成任務,現在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還降低了成本,咱們北方重工的名氣大增,員工收入也高了,我現在房貸還的都比以前輕松了,真希望企業越來越好。”
進入新的一年,隨著國家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號角越發嘹亮,作為國家重型工業骨干企業的北方重工已經蓄勢待發,加快布局環保基建、智能制造、智慧礦山、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謀篇“十四五”開局高質量發展。(陸域)
注:此文屬于光明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