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碳匯資源可成為投資標準化產品

        光明網 2021-03-20 09:45:04

        光明網訊(記者 趙清建) 近日,金融專家肖林在中國庫布其碳中和國際研究院成立大會暨中國沙漠化地區碳中和規劃研討會上表示,自然資源之所以遲遲不能夠金融化,其實是涉及到三方面的問題:第一,標準化程度不夠;第二,不容易計量;第三,不容易流通和交易。

        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包括“減排”和“增匯”。當前中國已將光伏等新能源減排和荒漠化森林碳匯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和務實行動之一。庫布其沙漠創新探索了“生態治沙碳匯”和“光伏治沙減排”模式,“雙向碳中和”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肖林表示,“光伏實際上實現了一個環境修復的商業模式,找到了一個商業模式。”

        “碳匯資源是轉化成虛擬的,是可以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的一個標準化的產品,我覺得這個其實是非常好的思路的打開。”肖林表示,“碳匯也只是自然資源價值中間轉變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用這個思路,我們去研究自然資源更多的價值,能夠更加的去開發出類似于碳匯的這種虛擬的、標準化的自然資源的產品,我覺得這個對我們金融界來說是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投資領域。”

        據了解,中國庫布其碳中和國際研究院是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UNCCD)、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支持下,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秘書處(KIDF)、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FS)、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普華永道中國、香港AEX控股公司、香港TREELION基金會、億利公益基金會和內蒙古沙漠生態保護促進會等機構共同倡議并聯合發起成立,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指引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的引領下,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積極推動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鄭重承諾,為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庫布其模式”解決方案。

        關鍵詞: 肖林 資源 可成 投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