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仍在流行 麻痹大意要不得

        科技日報 2021-03-22 10:15:03

        “很多群眾認為疫情得到控制了,認為疫情離我們很遠,這是錯誤的。”3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再次強調: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截至目前,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已達7000萬人次。雖然群眾接種疫苗的意愿逐步增加,但部分群眾認為接種疫苗的緊迫性不是太強。事實上,我國疫苗的接種率仍然比較低,離較高的人群免疫保護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

        為什么要對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有信心、積極接種?在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率保持比較低的水平下,一旦世界開放流動,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會面臨哪些風險?接種疫苗后仍會有感染風險,又為什么要接種?多個部門的專家在新聞發布會上對人們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

        新冠疫苗雖然新,“三項評估”和老疫苗成績相當

        疫苗是人體的外來抗原,會引起“原住民”的一些反應,被稱為“不良反應”。

        大部分不良反應是正常的,比如紅腫、頭疼、乏力等。

        關于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目前做了“三項評估”,包括臨床試驗研究的結果、緊急使用的研究結果、上市后監測的結果。

        “與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類品種相比,結果是類似的,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說,監測顯示,接種之后會出現疼痛、紅腫、硬結等局部反應,不需要處理,自行會痊愈。全身反應頭痛、乏力、低熱的情況,也在持續監測。

        針對老年群體,科興中維的監測結果顯示:從國內一二期臨床老年人組接種的情況以及境外大規模使用反饋的情況看,老年人群體中接種的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低,和成人組的情況是比較類似的。北京科興公司品牌與公共關系總監劉沛誠介紹:“目前為止,沒有監測到與疫苗相關的異常情況。”

        在研發方面我國新冠疫苗成績優良,在生產方面,新冠疫苗做到了產量有提高,安全有保障。

        “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生產總量、擴產增產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企業在增產擴能過程中始終把質量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在目前大規模放量的情況下,疫苗的質量始終是安全和穩定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毛俊鋒說。

        新冠仍在流行,人人需要獲得這種“力量”

        “全球新冠仍在流行,有必要在中國人群中進行大規模的接種,然后形成一個免疫屏障。”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嚴景華解釋,接種疫苗的收益明顯大于風險。

        賀青華強調,從目前國際疫情形勢來看,疫情仍將持續比較長的時間,甚至今后還要共存,隨時可能因為傳染源的引入導致新冠疫情在國內流行,甚至暴發流行。前期由于我國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暴發流行,人群因為感染新冠病毒獲得的免疫力比例比較低,所以在這個時候,必須通過接種新冠疫苗,讓更多人群獲得免疫力,獲得保護力。

        這意味著,早一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就早一日獲得免疫力、保護力。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對疫苗帶來的“能力”做了科學客觀的解釋:已經接種過疫苗,不意味著能夠完全避免出現感染,但發病風險會大大降低。目前不管是哪個國家的疫苗、不管哪個類型的疫苗都表明,疫苗對重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對感染、輕癥的預防效果,可能沒有像重癥那么好(但仍有效果)。

        接種疫苗后還會感染,為什么還要打?

        幾天前,陜西西安一醫院檢驗師確診,此前已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后還會感染,為什么還要打?

        接種疫苗后還會感染,是對個別人出現保護失敗的情況。但大規模的研究表明:疫苗能夠保護大多數人不發病,尤其對預防重癥效果更好。因此即便個別感染情況出現,也應該接種疫苗。

        “從國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后的評估結果看,也印證了打完疫苗之后有一小部分人出現保護失敗的情況。我們后續也會對失敗原因進行研究調查,包括預防接種史和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發生發展的過程等相關信息。”王華慶說,疫苗的作用是保護大多數人,我們要建立免疫屏障,實際是讓大多數人產生保護力,屏障建立起來了,群體免疫形成了,疫苗對人類健康的保護作用就發揮出來了。(張佳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