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品牌李子柒旗下產品螺螄粉再陷“質量門”風波。繼有消費者從李子柒螺螄粉中吃出刀片之后,又有消費者在螺獅粉中發(fā)現了煙頭。消費者將維權視頻上傳網絡,卻遭投訴被禁止播放。
當下,網紅帶貨風頭正勁,直播成為網紅們最便捷的“撈金”渠道,也帶火了諸如李子柒螺獅粉這樣借助“熱門品類”和“名人光環(huán)”雙重身份加持的網紅商品。然而,在瘋狂的“買買買”背后,這些網紅商品質量真的過關嗎?
網紅商品又陷“質量門” 消費者維權被反訴“造謠”
日前,據中國網報道,一消費者王女士在食用李子柒螺螄粉時發(fā)現煮熟的粉和腐竹之間赫然夾著一支煙頭。隨后,就此事客服提出優(yōu)先退賠。此后,王女士將發(fā)現煙頭時拍攝的短視頻上傳至個人抖音賬號,但該作品因“被權利人投訴涉嫌侵犯名譽權”而禁止播放。對此,李子柒品牌客服中心回應稱,公司沒有進行相關的操作(投訴),后續(xù)會對消費者反饋的問題進行核實。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是李子柒旗下產品第一次曝出“質量問題”,也不是首次與消費者“硬剛”。
今年1月,李子柒品牌朵朵香菇醬被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曝光“營養(yǎng)標簽涉嫌弄虛作假、夸大宣傳”,如其中標示為每100g含16.5g的脂肪,經兩次檢驗,實際數值分別為41.6g、30.2g,均嚴重超出該項標示值。對此,李子柒方面回應消費者稱“公司已將朵朵香菇醬檢測不合格有關事件移送公安處理”,但并未提供相關報案手續(xù),也未見相關公安機關跟進調查。
去年9月有網友發(fā)帖直指李子柒品牌螺螄粉中有刀片,導致嘴被劃傷。隨后,李子柒品牌官方微博對此回應:在車間現場的全面清查過程中亦未發(fā)現美工刀的存在。同時,李子柒品牌官方微博還稱此次事件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惡意抹黑行為”并稱已報警。
諷刺的是,多次聲稱要“將事件移送公安機關”的李子柒,卻曾卷入網絡水軍有償刪帖事件。據媒體報道,2020年底,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涉及網絡“有償刪帖”的案件,兩名“網絡水軍”通過“有償刪帖”,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獲利近25萬元,而其中一名被告的第一筆訂單就是處理“李子柒”的相關負面輿情。
記者了解到,李子柒品牌旗下產品實際上多采用代工模式生產,以此來謀取利潤。對此,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凡是代工的食品安全隱患都比較大,這也是目前中國商業(yè)模式里風險最高的一種,因為它的整個產業(yè)鏈、供應鏈是不可控的。
“代工過程中,不同品牌一同生產存在一定隱患,尤其疫情過后,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看重食品安全,也會對品牌未來整體發(fā)展形成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甚至阻礙?!敝斓づ畋硎尽?/p>
多方發(fā)力“直播帶貨” 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隨著直播帶貨等網絡銷售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迅猛,由此帶來的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問題時有發(fā)生,直播帶貨行業(yè)面臨的問題已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直播”投訴舉報2.55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35.53萬元。其中“直播帶貨”占比近8成,同比增長357.74%。直播帶貨的產品因質量不過關而導致“直播翻車”、“貨不對板”,影響了整個行業(yè)的風評。
近日,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出臺《網絡交易監(jiān)督管理辦法》,要求直播服務提供者將網絡交易活動的直播視頻自直播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三年。此外,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對提升直播帶貨平臺產品質量組織開展了行政指導,要求提高質量意識,落實各項法律法規(guī)要求,并要求各直播帶貨平臺要迅速對直播帶貨產品質量進行自我對照和全面檢查。
3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3·15”食品藥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劍指直播和短視頻平臺食品交易違法違規(guī)行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方面表示,針對網絡銷售新業(yè)態(tài)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將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監(jiān)管職責,并推動出臺行政監(jiān)管指導意見,協助構建銷售新業(yè)態(tài)行業(yè)自律機制,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劉瀟瀟施曉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