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云兒飄過的地方

        解放軍報 2021-03-30 15:15:04

        山海。

        3月,花開了,草綠了。風吹著季節奔跑,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然而,青藏高原上,遙遠的碎云坡,春天剛剛邁開步子。紛紛揚揚的飛雪中,站在云兒飄過的地方,遙望家的方向,哨所官兵心頭的一抹鄉愁揮之不去。云兒就像信箋,星輝訴說思念,“總有一陣風會吹過我再吹向你”。

        從季節性哨所變為常態化執勤點,一年多來,碎云坡成為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官兵的另一個“家”。連長裴子凱已經堅守了兩個冬天,休假的報告剛剛上報給團隊,他還沒告訴妻子準確的歸期。

        即將成為一名父親的中士次羅布,被上級“特批”回家。半個月后,他又將回到云端,代表團隊再次出征國際軍事比賽。

        喜馬拉雅山脈恰似一個“月牙”,碎云坡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雪峰上,暖濕氣流形成季風,讓這里終年降水豐富,雨雪無常。

        漫漫雪季,這里霧靄環繞,冰塔林立。進入3月,這里別有一番景致,雪是天空揉碎的云,云是風揚起的雪……

        山山而川,生生不息。碎云坡的春天,就是那山巔堅守的身影。

        ——編 者

        “站在高高的山巔,便見識了別人沒見過的繁華”

        風很大,云朵從遠處飄來,環繞山間。比這里更高的山頂,終年皚皚一片。

        陽光從東邊緩緩而來,掠過營區紅色的房頂,給五星紅旗染上一層瑰麗的霞光。

        霧氣漸漸消散。遠處的天空,一道彩虹在藍色天幕映襯下分外旖旎。

        裴子凱走出房門,沐浴陽光,他拿出手機將眼前的彩虹攝入相冊。

        這位邊防連長和妻子共同使用一個用戶名為“等風來”的微信號。那里,是他們約定好給對方“留言的地方”。

        登錄,上傳照片,寫下留言……裴子凱翻看妻子前一晚上傳的“家門口的霓虹”,他不愿錯過妻子生活的點滴。

        相隔千里,心卻沒有距離。兩人早已習慣將思念化成一幅幅圖片,抑或一段暖心話語。這是屬于他們的浪漫。

        “燈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輕輕敲上一行字,裴子凱將目光投向遠方的群山。更遠的遠方,妻子此刻或許正在集市買菜,手上的青筍蘸著水珠,映襯著她紅潤的面龐……

        一年多前,裴子凱來到碎云坡哨所。這個位于雪峰之上的哨所,由于遠離通信基站,幾乎與世隔絕。

        天空時而云山霧罩,時而雪花紛飛。偶爾天氣晴好,大風能吹來“一格”信號。戰士們興奮地奔走相告,還沒等大家撥通電話,信號又被風吹走了。

        漂移的信號,一直是官兵和家人的“傷心事”。

        接到上哨命令的夜晚,裴子凱專門給妻子打了個電話。“山上馬上就會安裝通信基站,放心。”他越是強調,妻子反倒越是不放心。

        時間過得飛快。一次,裴子凱下山去團部辦事,打開微信,一下子跳出幾十條留言。他心疼地逐一翻看,眼淚滑下面頰……

        “我們在微信上給對方留言吧。”久別后的那通電話,夫妻倆互相訴說掛念,也商量著一個長久的溝通模式。

        遙遠的碎云坡,絕不是心靈的孤島。

        “站在山巔領略雪山壯美,守在這里心是澄澈的。”裴子凱喜歡登高望遠,站在坡上,世間美景盡收眼底。他在微信中留言:“站在高高的山巔,便見識了別人沒見過的繁華。”

        “云兒飄過的地方,冰封雪舞,熱血流淌,手握鋼槍,我為祖國站崗。云兒飄過的地方,我在雪山眺望,朝著家的方向,心愛的姑娘,可還是夢中那般模樣?”信號缺失的日子,上士秦永臻寫下這樣一句詩行。

        床頭柜里,中士孫騰飛珍藏著一枚金燦燦的三等功獎章——那是他上哨前,參加上級比武榮獲的“青春勛章”。

        接近一年沒回家了,他經常把獎章拿出來看了又看。“下次回家給她一個驚喜。”這是他藏在心底的愿望。

        去年8月,山上通了信號,哨所空氣中彌漫著幸福氣息。

        “娃兒啊,你都好嗎”……剛開機,上等兵孫坤的手機“嘟嘟”響個不停。

        孫坤告訴母親:“媽媽,以后隨時可以聯系上我了!”電波帶著問候飛到母親的耳邊,她慈祥地笑了。

        家人的微笑,是許多官兵生活的蜜糖。

        劉雨是唯一一位到過碎云坡的軍嫂。去年夏天,她風塵仆仆到了哨所,看望自己的丈夫秦永臻。那天登上碎云坡,她作為第一位上山探親的軍嫂,受到官兵熱情歡迎。

        戰友們一起為秦永臻和劉雨舉辦了一場簡單而又隆重的婚禮。

        “愿你們以后的生活春風撲面,沐浴陽光。”裴子凱笑著祝福,掌聲隨之響起。這個冰冷雪峰,此刻被幸福環繞,每個人的心頭都暖暖的。

        “不要問我在哪里,我在云兒飄過的地方”“這里有全世界最美的星星,有最深的戰友情”……

        春天到了,裴子凱給妻子發去信息,他也在期待著天氣的回暖,期待著團聚的日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屬于自己的星星”

        秦永臻一直覺得,自己有時失眠,是因為碎云坡的星星太美了。

        每次想念妻子,秦永臻都會抬頭看著頭頂的星空。

        小時候,上等兵梁坤的母親告訴他:“一顆星星就代表一顆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屬于自己的星星。”

        到了碎云坡,夜里睡不著,他便和班長秦永臻一邊看星星一邊聊著天。

        “班長,媽媽說對流星許愿能實現,是真的嗎?”這位大學生士兵心里,一直裝著一個秘密。

        多年前,梁坤和中學同學羅江深考上同一所大學,沉靜的羅江深就這樣走進了他心里。大學畢業,梁坤選擇來到部隊,兩人漸漸失去聯系。

        軍嫂劉雨來到哨所探親,她對這個清澈笑容的男孩就像親弟弟一般。

        梁坤給劉雨看了羅江深的照片,講起兩人的經歷。劉雨笑著鼓勵他:“孤寂的雪山你都守得住,給人家寫封信有那么難嗎?”

        天邊,一顆流星遽然滑落。或許是流星偷聽了“姐弟倆”的對話,為有心人送來了好運。

        下山后,劉雨按照地址聯系上了羅江深。那天劉雨打車穿越半個城市,把信送到了羅江深手上,還為她捎去了一張光盤——那是梁坤用手機拍攝的“哨所星圖”。

        傍晚街邊小吃店,喧囂的人群中,羅江深安靜地讀著信。時光飛轉,一段情緣的幕布被悄悄開啟。

        不久,山下來人,給梁坤捎來一個“驚喜”。

        “梁坤,你的信!”戰友輕輕揚起信。

        邊關書信抵萬金。接過信,梁坤的心跳得厲害——信封郵戳上,那不正是她生活的城市嗎?

        第二天清晨,輪到梁坤下山背運物資。他早早起床,幫著副連長白瑪單增和戰友整理裝具,干起活來渾身有勁。

        在碎云坡,背運物資的任務不輕松。官兵每次都要往返一段海拔落差很大的山路。山上每年入冬開始大雪封山,長達6個月的時間,這條唯一上送物資的道路被冰雪覆蓋。

        汽車從遙遠的團部起程,到了山腳下,車輛便無法通行。最后一程,只能由官兵徒步將物資背運上山。

        路上遍布“之”字形陡坡、一側是懸崖……梁坤每個月都要走上幾趟,竟也走出了膽量。

        去年冬天,梁坤跟隨下士王平一起運送物資。上山路上,前方崖壁上的積雪突然傾瀉下來。

        “丟掉背囊!快跑!”王平大喊一聲,他們才躲過一劫。

        這樣的歷險故事,梁坤掰著手指頭能說上許多。

        遇險回來,躺在宿舍床上,梁坤心有余悸,眼睛怎么也合不上。“生活的難,在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面前都不算啥。”羅江深被梁坤寫在信中的這句話打動了。

        都市的霓虹照亮了夜空。電話里,梁坤告訴羅江深:“北斗七星在北方,獵戶星座在東南方……”

        這一刻,他們凝望同一片星空,仿佛在星星閃爍的眼眸看到了彼此。

        “軍人守護的土地,都屬于祖國”

        堅守碎云坡,艱苦并非生活主題。在下士陳凱龍眼里,艱苦是成長開出的花兒。

        哨所擔負的一條巡邏線路往返70多公里,官兵每周巡邏一趟。攀懸崖、上冰川、蹚冰河,讓他們練就了性格中的沉穩和韌勁。

        下士路世龍曾在一次巡邏途中摔傷了腰部。他喜歡一位作家說過的一句話:“只要你不停向上走,階梯永遠不會完結,在你向上走的腳下,階梯不斷向上衍生。”

        堅守碎云坡,成長是破繭時的疼痛,也是人生路上的收獲。

        云之上、雪山下,杜鵑樹的生命力頑強。夏天它的葉片伸展著,雪季它將葉片卷起來。努力適應環境——這是植物的智慧,也是它對世界的感知。

        “杜鵑樹屬于雪山,軍人屬于邊防線,五星紅旗屬于祖國的藍天……”路世龍說,“軍人守護的土地,都屬于祖國。”

        山上平均氣溫低。執勤時,官兵的面罩上凝結冰晶,風雪不能摧殘意志,反而雕琢他們剛毅的品格。

        第一次在碎云坡度過封山期,四川籍戰士王杰特別想家。守哨之初,這個白凈瘦削的小伙子還很興奮——入伍前,他從沒見過這么多的雪;后來,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

        母親生日那天,王杰攥著手機撥通了電話。聽著電話那頭親切又熟悉的聲音,他的眼淚流下來。“媽媽,別哭了,我很好。”一把抹去眼淚,他學會了堅強。

        堅守哨所,人的情感真摯純粹,想法也專注執著。

        為了讓大家吃上新鮮蔬菜,炊事員茍天把上送的鮮菜埋進雪里,誰知第二天鮮菜都成了“凍菜”。他干脆把火爐搬到陽光棚,和戰友輪流值守。冷熱交替,他的右腳生了凍瘡。

        不久,茍天隨隊執行任務。他腳上凍傷的地方被磨得起了泡,走路疼得一瘸一拐。軍醫扶他就地坐下,脫下防寒靴涂抹藥膏……小伙子張口閉口聊的還是他的大棚、他的菜。

        冰天雪地,帳篷燃起幸福的火爐。圍著火爐閑聊,大家的心頭總是洋溢著溫暖——那一刻,小小斗室就是家。

        軍犬“大黃”臥在火爐旁,安然地休息。去年一次巡邏,官兵們頭頂烈日前行。太陽照在雪地上,明晃晃一片,大家全都得了“雪盲癥”,淚水不住地流……

        多虧了軍犬大黃,一路引導官兵走回營區。由于沒有任何防護,“大黃”的眼睛也受傷了。四級軍士長尹遜明心疼得不得了,用塑料瓶為它“加工”了一副“墨鏡”。

        中士喻輝已經在高原服役6年,他用一個小本子,記下每名哨所戰友的生日。

        去年探親歸隊,喻輝在火車上想起上等兵錢嘉豪的生日快到了。一下飛機,他就從網上訂購了一個生日蛋糕,坐上汽車就趕往駐訓地。

        生日那天,蛋糕擺上了餐桌。看著“稀罕”的蛋糕,大家眼睛都挪不開了,一直瞅著看。

        唱生日歌,吹蠟燭……一片喜慶和諧的氣氛中,蛋糕的香甜犒勞著味蕾。喻輝卻因高原反應,一口也吃不下。

        對美好與幸福的期許,是守防官兵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王光強是營部的士官參謀,一年前主動申請來到哨所,并從老家帶來了許多花籽。

        “這是蟹爪蓮,這是矢車菊,這是蘭花……”一粒粒花籽,如今已經種在了盆里,擺在書桌上。

        又是一個春天來了。大家期待著,這個夏天,哨所擁有一片花圃。

        那天,這位老兵和10歲的女兒通電話。女兒給父親朗讀自己剛寫的作文:

        “春天來了。花兒站在枝頭,踮著腳尖尋找,春天在哪里?花兒不知道,她就是春天……”

        王光強笑著告訴女兒,春天也在他的心上——

        “孩子,等你有機會來哨所,你就會知道,因為軍人的堅守,碎云坡上春常在。”羅登貴 張學士 孫 梁

        圖①:象棋對弈;圖②:雪地比拼;圖③:連長裴子凱將杜鵑樹葉做成標本;圖④:軍犬訓導員熊世潔和軍犬“大黃”在一起;圖⑤:悠閑的“吉他時間”。

        圖片由碎云坡執勤點官兵提供

        關鍵詞: 云兒 地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