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高校考研錄取名單已經公布。由于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高,而錄取名額有限,很多學生感覺考研變得越來越難。
而另一個現狀是,想擴招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想招收研究生的導師也很多,但由于缺乏足夠的招生指標,這些單位和導師想招生而不能。
其中,博士生指標更是成了稀缺資源。一些招生單位的導師們需輪流隔年招生,有的導師甚至兩三年都輪不到招生名額。
基于考研競爭日益激勵和招生名額愈發緊張之間的矛盾,筆者建議將研究生招生指標下放至各招生單位。國家不再制定研究生年度招生計劃,改為負責研究生招生名額備案。
另一方面,設置合理的導師人均每年招生名額上限。如在有充足的科研經費條件下,每位碩士生導師每年可招收碩士研究生不超過3-4名,每位博士生導師每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不超過2-3名。
筆者曾對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招生情況做過調研,發現存在下列情況。
考研人數逐年增長,研究生規模有待提升。
近年來,國內考研人數持續大幅增長,考研難度逐年增加。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41萬人,比2019年增加了51萬人。2021年全國報考人數又增至377萬人,報錄比超過3:1。
由于推免生已經占去相當部分的計劃招生名額,考生們需要去競爭扣除推免生所占名額之外的剩余招生名額,因此實際報錄比還將大于上述比例,造成絕大部分考生想繼續深造而不能。
與此同時,從數量上看,我國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數大致與美國持平,但人口規模是美國的4倍多,因此我國現有的招生規模并不大。
從就業人口看,我國研究生學歷占比不足1%,遠低于部分發達國家的10%。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上升期,對人才的需求旺盛,研究生招生規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招生指標不夠,特別是博士生指標成稀缺資源。
目前我國依然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辦法,編制和安排研究生招生計劃。由于未充分考慮到各招生單位的實際需求、我國社會跨越式發展對人才的急劇需求,也沒考慮到現在的研究生導師整體愈加年富力強等因素,編制的計劃沒能與時俱進,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
結果是,無論是科研院所還是高校,每年的招生指標都不夠,特別是博士生指標成了稀缺資源。
對科研院所來說尤其如此,招生指標嚴重稀少造成有些單位的導師們需輪流隔年招生,有些單位的導師甚至兩三年都輪不到招生名額。
通過從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網站上查找到的現有在崗導師數量或教授/副教授數量、全日制在讀研究生數量或年度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等,可以匯總得到以下3張表。
表一:部分高校到截至時間的研究生導師總數與在讀研究生總數的匯總表
表1是部分高校在崗博士生導師總數、碩士生導師總數與在讀博士研究生總數、在讀碩士研究生總數的匯總表。其中后面一部分高校沒有給出碩士生導師數量,故只顯示博士生導師總數。
除表1之外的部分高校盡管沒有給出博士生導師或碩士生導師數量信息,但給出了在崗教授/正高級教師總數或副教授/副高級教師總數信息。
表二:部分高校到截至時間的教授/副教授總數與在讀研究生總數的匯總表
表2則是這部分高校的教授/正高級教師總數、副教授/副高級教師總數與在讀博士生總數、在讀碩士生總數的匯總表。其中,后面4所高校還缺少副教授/副高級教師總數信息。
由表1和表2可知,平均每位博士生導師(正高級教師)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大約為2-4名、每位碩士生導師(正高級+副高級教師)指導的碩士研究生大約為4-8名。
按照博士研究生學制為三年(實際上可能基本都四年)、碩士研究生學制也為三年計算,每位博士生導師(正高級教師)一年只能招收約1名博士研究生,每位碩士生導師(正高級+副高級教師)一年只能招收約2名碩士研究生。
表三:部分科研院到截至時間的研究生導師總數與在讀研究生總數的匯總表
表3是除高校之外的部分科研院在崗博士生導師總數和碩士生導師總數與計劃招收博士研究生總數及碩士研究生總數的匯總表。除了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的數據是2018年的之外,其他數據都是近兩年的。
由該表可知,這些科研院每年的招生指標都很少,每位博士生導師平均只能招收約0.5名博士研究生,每位碩士生導師平均只能招收約0.6名碩士研究生!
鑒于考研競爭日趨激烈,而各單位和導師們的招生需求目前無法得到很好的滿足,筆者根據上述數據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其一,研究生招生指標下放至各招生單位。
國家不再制定研究生年度招生計劃,改為負責研究生招生名額備案。各招生單位匯總各位導師的計劃招生人數,再根據自身科研經費與宿舍生活條件等最終確定單位下一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計劃。上級主管部門則負責備案,并進行監督管理。
其二,對招生單位進行分類管理,賦予不同權限。
培養研究生質量高的招生單位賦予其更大的招生名額自主權,培養研究生質量相對較弱的招生單位則逐步限制其招生權限。各招生單位須保障研究生的住宿條件和生活待遇,提供必要的獎學金,并加強導師隊伍管理,為研究生安心學習和研究提供良好環境。
其三,設置合理的導師人均每年招生名額上限。
如在有充足的科研經費條件下,每位碩士生導師每年可招收碩士研究生不超過3-4名,每位博士生導師每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不超過2-3名。
目前全國碩士生導師總數近50萬名,博士生導師總數約8萬名。據此計算,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50萬名和博士研究生16萬名,就應能比較好地滿足各招生單位的基本需求。由此,碩士研究生的報錄比可降至2.5:1左右。
其四,加強研究生培養質量監管,寬進嚴出,保證質量。
為了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必須加強全方位監管,強化各方責任意識。上級主管部門需繼續加大對學位論文的抽查,對出現問題的學生、導師、學科、單位采取嚴格的懲罰措施,如對未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收回其學位期證書,對出現問題的導師采取一票否決制取消其招生資格嗎,對出現問題的部門或學科責令停招一年,對出現問題的培養單位進行警告甚至撤銷招生資格等。
可以期待,如果上述幾條能真正落實到位,社會監督和主管部門監管真正發揮作用,那么為了長遠發展和聲譽,各招生單位都將會督促導師們嚴抓培養質量,絕大部分導師都將認真履行職責,量力而行,合理招收研究生,并嚴格指導研究生們開展科研活動。經過幾年的運行,全國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將逐步趨于穩定,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將得到提高。
易建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講席教授”漸進“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