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財政部支持、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液氦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系統研制”項目通過驗收及成果鑒定,標志著我國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具備了研制液氦溫度(零下269攝氏度)千瓦級和超流氦溫度(零下271攝氏度)百瓦級大型低溫制冷裝備的能力,將可滿足大科學工程、航天工程、氦資源開發等國家戰略高技術發展的迫切需要。
液氦溫度低至-269℃,是深低溫區最重要的低溫源。液氦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裝備是航空航天、氫能源、國家大科學裝置等戰略領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平臺。但是,越往低溫推進,制冷技術難度、成本、功耗都呈幾何級數上升。核心技術的缺失,使得我國大型低溫制冷裝備全部依賴進口,關鍵核心部件以及用于特殊領域的專用制冷裝備國外對我禁運。
中科院理化所在幾十年低溫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通過洪朝生、周遠兩代院士和四代低溫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經過五年多的拼搏奮斗,在液氫溫度(零下253度)制冷機的基礎上,自主研制出了技術指標為2500W@4.5K和500W@2K的大型氦制冷機。
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核心技術突破,包括大型低溫制冷系統整機設計體系構建及控制技術、系列化氣體軸承氦透平膨脹機技術、大型超流氦負壓換熱器技術、大型高效氦氣噴油螺桿壓縮機技術、高穩定性離心式冷壓縮機技術、大型復雜低溫制冷系統集成與調試技術等。
該項目“邊研究、邊應用、邊轉化”,實現了百瓦級大型制冷機成功應用,包括用于寧夏鹽池液化天然氣閃蒸汽提氦項目,初步打通了我國氦資源開發的技術鏈條;應用于直線加速器;出口應用于韓國核聚變大科學裝置(KSTAR)等。
項目的成功實施,還帶動了我國高端氦螺桿壓縮機、低溫換熱器和低溫閥門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一批高科技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相關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端的提升,在我國初步形成了功能齊全、分工明確的低溫產業群。
成果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高穩定性離心式冷壓縮機技術和兆瓦級氦氣噴油式螺桿壓縮機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陳歡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