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經過長期多代人的驗證嗎?

        北京科技報 2021-04-27 18:00:04

        任何一種食物,要想進入人們的餐桌,都要經過安全評估。

        但是,安全評估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標準,每個人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樣。

        在許多人看來,只要是他這輩子

        沒見過的、不熟悉的、不理解的新事物,就必須以最嚴格的標準來檢驗它。

        轉基因食物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我們經常聽人這樣說:

        不過,“很多年”到底是多少年,“很多代”到底是多少代,網上就沒有統一的說法了!

        那么,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真的需要長期多代人的檢驗才能驗證嗎?

        這真的是最嚴格的安全評估標準嗎? 

        1、轉基因食物會改變人的基因嗎?

        問出這樣問題的人,其實是在擔心,“轉基因食物會不會影響改變人的基因”。他們認為,如果食物里轉進了人類從未吃過的新基因,萬一我們的胃不認識它,讓它跑到我的基因里面,把我的基因也弄得變異了,那不是就完蛋了?

        但是,這種擔心在科學上,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轉基因食物和其他食物的消化過程,沒什么不一樣。

        所有的食物吃到肚子里

        都會被我們的身體消化、吸收、代謝,

        最終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食物中所有的大型分子,

        包括基因所在的DNA分子,都會被人體各種酶切割成更小的片段。

        這些小片段,就像把一篇文章

        拆成偏旁部首和筆畫,不可能再發揮原來的功能,更不可能改變人的基因。

        退一步講,如果新轉入的基因真的能改變人的基因,那么食物中原有的基因——

        比如豬的、雞的、水稻的、玉米的基因……也都有同樣的機會改變人的基因。

        因為所有基因都是由A、T、C、G四種堿基組成的。

        你看,豬雞水稻玉米我們已經,吃了成百上千年了,其中包含成千上萬種,A、T、C、G排列成的基因。

        既然我們從來不擔心這幾種,排列會改變人的基因,

        為什么要去額外擔心?轉基因食物中的某幾種排列呢?

        所以,從理論上講,擔心一種食物的影響“會傳到下一代身上”是不必要的。

        2、豬牛雞:我們已經幫人類驗證很多代了!

        再退一步講,如果轉基因作物真的能改變基因,那么我們現在早就應該發現了。

        因為人類很多年前,就拿轉基因飼料喂過動物了。

        雖然人與動物不同,但“轉基因食物改變基因”“一代一代積累”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愛荷華州立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院長,魯斯麥克唐納教授在一篇報告中指出:

        “在2000-2011年間,轉基因飼料一共喂養了1000億只動物。這種飼料的成分沒有什么不同,并且,它也沒有影響動物的健康狀況。”

        并且,大部分禽畜的傳代周期,要比人類短得多。從最早的轉基因飼料出現到今天,這些動物都已經繁殖很多代了——

        如果換算成人,有的相當于人類已經吃了幾百年了。

        所以,要是真的會出事,早就應該出事了。

        3、如果不講科學,吃多少代人都沒有用!

        說到這兒,你可能還是覺得動物的例子不夠有說服力,還是想讓一部分人先吃幾代再說。如果你一定要堅持這樣想的話,我會告訴你,吃多少代人也不管用,

        這種評估食品安全的方法根本不靠譜。

        因為事實證明,人類吃了幾千年的東西,依然可能存在風險。

        比如大米,在亞洲地區吃了幾千年,沒有人懷疑它存在安全問題。

        可是在上個世紀,科學家通過統計數據發現,孟加拉地區的砷中毒概率很高。

        通過進一步的檢測,科學家才發現,這是因為當地水的砷含量過高,而水稻會富集砷。

        因此,雖然經過幾千年的“驗證”,孟加拉人都認為他們吃的大米是“安全”的,但科學調查發現,他們吃的大米其實并不安全。

        你看,一種食物是否安全,不但“吃上幾代人”判斷不了,甚至“吃上幾百代人”都判斷不了。

        因此,“吃幾代人再說”根本不是一個靠譜的評估流程。要想真正嚴格地評估食品的安全性,我們必須制定一整套科學的評估流程。

        4、現代食品科學的安全評估流程管用嗎?

        其實,人類為食品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安全評估流程,不過才短短幾十年的時間。

        事實證明,就在這幾十年的實踐中,人類發現了過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都沒有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

        比如花生,過敏的人吃了會生病,甚至會死亡。

        比如奶奶傳下來的“硼砂粽子”,一不小心就可能使人中毒。這都是吃了“幾百年”的東西。

        在這套流程下,許多“可能危害”遠遠小于硼砂等“經過長期多代驗證”的食品用料的物質,也因為“安全性不夠高”而被禁止進入食品。

        比如可以讓面粉更白、口感更好的過氧化苯甲酰。

        比如可以讓動物的瘦肉更多的萊克多巴胺。  

        這樣看來,現代食品科學的安全評估流程,是不是遠遠比“吃幾百年年”“吃幾代人”的辦法靠譜得多?

        5、轉基因食物的安全評估流程,比你想象得還要嚴苛

        當然,評估任何食品的安全性,不是評一次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就好比一個公司錄用了新員工以后,

        都會不斷“聽其言觀其行”,用一系列措施評估他能不能繼續在公司里干活。

        同樣的道理,人類的餐桌就像一家公司,想要上桌的轉基因作物,就是一個個等待我們錄用的員工。

        我們不會因為“沒有人能保證它絕對安全”就拒絕放行,也不是因為批準它上市以后,就無條件地相信“它絕對可靠”。

        所以在實踐中,科學家們像人事經理一樣,制定了極為嚴苛的考察流程。

        并且,世界各國都采取“個案審核,批準上市”的方式。

        也就是說,他們不是籠統地去判斷“轉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而是針對每一種具體的轉基因作物,

        假定它存在各種“危害可能”,然后逐一去排除。

        你能想到的“危害可能”,評估流程中都考慮到了;你沒想到的“危害可能”,評估流程中也有許多。

        只要有一種“危害可能”不能排除,這個“新員工”就會被拒之門外。

        并且,通過了這樣嚴苛的考核“入職”的員工,也并非高枕無憂,而是始終處于“有待繼續考察監管”的狀態,稍有差池,就可能被勸退開除。

        注:我國曾經批準過轉基因甜椒和番茄的商業化種植,但由于缺乏明顯的市場優勢,后來它們被淘汰出了市場。

        因此,轉基因食物的安全評估流程,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嚴的安全確認方式。

        如果你認為這樣嚴格的流程還不能保障一種新食品的安全,非要堅持“吃幾代人”再說,那么你就只有拒絕任何的創新和進步了。

        (北京科技報)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