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為了回到祖國克服萬難,托起民族希望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1-04-28 11:15:04

        編者按:

        今天(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今年是中國航天大年,載人航天、重型火箭研制、火星探測進展等備受矚目,重磅消息頻頻傳出。看著今日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我們總能想起“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本期《了不起的軍工人》,讓我們一起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指導設計的中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發射成功”“牽頭組織實施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領導設計制造了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邁向科學高峰的征途上,每一次攀登都非同尋常,錢學森卻用一個個“第一”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樹起了一座座里程碑。

        “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終身成就最高榮譽大獎”……面對如此耀眼的光環,錢學森卻時常說:“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一生所做的各種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才是對我最高的獎賞?!焙翢o疑問,祖國和人民對錢學森是“滿意”的,因為他始終為民拼搏、為國奮斗。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卞X學森的回國之路充滿兇險,先是被“驅逐出境”,后因“太有價值”被禁止離開,正如美國海軍次長丹·金貝爾所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p>

        得知錢學森在美國遭到軟禁,其父錢均夫寫信勉勵:“相信吾兒對科學事業的忠誠,對故國的忠誠……”與美國移民局檢察官的一段對話,可以證明錢學森的“忠誠”?!澳阒矣谑裁磭业恼俊卞X學森答道:“我是中國人,忠于中國人民?!弊穯枺骸澳阏f的‘中國人民’是什么意思?”答道:“四億五千萬中國人?!?/p>

        回國,是何等的堅定;離開,又是何等的決絕。

        錢學森離開洛杉磯那天,當地出版的《帕薩迪納晨報》上印著特大字號的通欄標題——《火箭專家錢學森今天返回紅色中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沒有去碼頭送行,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錢學森回國絕不是去種蘋果樹的?!钡ぁそ鹭悹栆膊皇r機地留下了一句名言:“放錢學森回中國是美國曾做過的最愚蠢的事。”

        的確如此,錢學森回中國,當然不是“去種蘋果樹的”,他種下的是一顆顆令中國人民揚眉吐氣、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的“爭氣彈”。國外評論家指出,“由于錢學森的歸來,使紅色中國的‘兩彈一星’提前了20年。”其實,錢學森回國的意義何止于此。毛澤東同志說:他比五個師的力量大得多。他是我們的幾個“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論王,火箭王。各位想上天,就找我們的工程控制論王和火箭王錢學森。

        心中有了目標,腳下就會生根。錢學森一心撲在科研上,時常從單位“失蹤”,從家中“消失”。有一回,夫人蔣英一個多月沒見到錢學森,就找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詢問:“錢學森干什么去了,這么長時間杳無聲息,他還要不要這個家了?”蔣英回憶說:“那時候,他什么都不對我講。我問他在干什么?不說;問他到哪兒去?不說;去多久?不說?!卞X學森“不說”,是因為一直在為科研事業而盡心竭力、嘔心瀝血。他不參加剪彩儀式、鑒定會、開幕慶典,也不為人題詞、寫序,甚至主動請求降為副職,只求專心于科研工作。

        人總是要老的,事業需要后繼有人,錢學森十分注重發現人才,培養年輕人。2005年3月29日,已經94歲高齡的錢學森,在病房里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作了一次長談,重點就是人才培養?!盎貒院?,我覺得國家對我很重視,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發展。”“我今年已經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正因為錢學森一手推薦提拔了任新民、孫家棟、王永志等一大批的“錢學森”,才有了中國“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的輝煌成就。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边@是錢學森當選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推選委員閻肅評價道:“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云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p>

        殊榮面前,錢學森確實做到了付之一笑,因為他的心中只有祖國和人民:“一切的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時,做了該做的工作。僅此而已。”獲得“小羅克韋爾獎章”后,錢學森在座談會上說:“今天給我的獎,說是第一名中國人得此獎。我說,要緊的是‘中國人’三個字,這個‘中國人’,應該包括中國成千上萬為此作出貢獻的人?!碑斎藗兎Q頌錢學森是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父”時,他總是說,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那么多人共同努力,哪有火箭?哪有導彈?

        巨人往矣,精神之光,燭幽以明。錢學森曾用無與倫比的成就,照亮了一段光輝的歷史,矗立起一個時代的巔峰。前進道路上,一定會有更多的“錢學森”接續奮斗、勇攀高峰,托舉起中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整理:趙清建)

        本作品由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天才簡史聯合出品

        關鍵詞: 海軍 陸戰 為了 回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