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蕓香科植物在柑橘黃龍病傳播中作用獲揭示

        中國科學報 2021-04-28 23:15:04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盧慧林在研究員歐陽革成的指導下,以華南地區柑橘園中最為常見的雜草藿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和形態特征相似的同科雜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為材料,研究揭示非蕓香科植物在柑橘黃龍病傳播中的作用。最新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害蟲管理科學》。

        柑橘黃龍病常導致橘園大面積毀滅,是柑橘產業最嚴重的威脅。其病原菌是韌皮部限制的革蘭氏陰性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其媒介昆蟲。柑橘木虱的繁殖力強,且具有高效傳病性,在田間極低的蟲口密度都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嚴重病情,嚴控柑橘木虱是控制黃龍病的關鍵措施之一。由于柑橘木虱的寄主范圍限制于蕓香科植物,目前對柑橘木虱和黃龍病的監測和防控范圍僅限于蕓香科。

        研究人員在早期田間調查中發現,在非人工干擾情況下,柑橘木虱成蟲會長期停留在橘園常見雜草龍葵(Solanum nigrum)上,并且在其上檢測到了黃龍病菌。前期試驗中也發現,在柑橘上噴施農藥阿維菌素后,若無存在藿香薊,柑橘木虱成蟲死亡率為79.49%;若有藿香薊存在,成蟲死亡率僅為42.76%,兩者差異極顯著。

        在此基礎上,他們通過研究證實柑橘木虱成蟲對不同種類雜草的選擇性及在其上的存活期有顯著差異,柑橘木虱成蟲對藿香薊和假臭草的選擇比率分別為31.52%和16.22%;在平均溫度35℃時,木虱成蟲在藿香薊上的存活期最長壽命為48d,假臭草上則僅為11d,在無食無水的情況下存活不到1d。雖然柑橘木虱成蟲對藿香薊和假臭草的選擇性及在其上的存活期有顯著差異,但攜菌柑橘木虱成蟲分別取食這兩種雜草一周后,其攜菌量在春季均沒有減少,在秋季則顯著上升了,由此推測黃龍病菌對柑橘木虱適應非蕓香科的植物有一定的協同作用并借此加劇傳播和擴散。

        該研究表明,一些非蕓香科植物會成為柑橘木虱躲避不良環境(如施藥或柑橘病死等)和長距離遷移擴散途中的臨時庇護所,從而影響對柑橘木虱和黃龍病的準確監測和有效防控。這些研究成果是對黃龍病災變機制的重要補充,可為完善和改進黃龍病防控體系、彌補防控漏洞提供重要指導;也為進一步研究柑橘木虱-黃龍病的寄主譜擴張風險及機制提供參考。(朱漢斌 尹姝慧)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ps.6360

        關鍵詞: 蕓香 植物 柑橘 黃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