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等持續開展一系列創新性的活動,引導民眾樹立節約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共同減少糧食浪費。
“當看到一箱箱壓碎的牛油果和軟化的西紅柿被運往垃圾場時,我認為很可惜,因為這些蔬菜還有可利用的價值。”南非“拯救蔬菜”項目發起人之一范·林格近日表示。該項目由南非慈善機構“諾什”發起,旨在提升疫情防控期間食物利用率。項目志愿者每天早上對準備丟棄的農產品進行篩選分類,留下可以食用的部分,送給迫切需要食物的人。過去10個月,該項目的志愿者已成功說服小販捐出880噸原本要丟棄的食物,約為2019年全年的4倍。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加爾梅勒市場,每天都會出現一群身著統一服飾的年輕人,將雖然賣相不佳、未及時出售但仍可食用的蔬果打包帶走,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為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類似的“食物回收”活動,以色列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議會2018年通過《食品捐贈法》,為捐贈者和非營利機構處理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提供法律保障;環保部、勞工部等部門相繼制定政策,為減少食物浪費、幫扶困難人群的相關活動提供支持,滿足條件的商家捐贈食物后還可以享受稅收抵扣。
阿聯酋政府致力于在2030年前將食物浪費減少50%。該國酒店和餐飲業積極響應倡議,承諾每年增加節約糧食的數量,于2019年實現節約200萬份餐食的目標。阿聯酋科技公司Winnow推出食物垃圾管理系統,已被阿聯酋航空及當地不少酒店采用。該系統可自動識別被扔進垃圾桶的食物,發現經常被浪費的品類,幫助餐廳及時調整采購清單和菜單。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2019年食物浪費達74.4萬噸,較2018年的81萬噸有所下降;2019年食物回收率達18%,較上年升高兩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2012年設立的慈善機構“食物銀行”的不懈努力,“食物銀行”收集包裝有誤、稍有破損但仍能安全食用的食物,捐贈給相關機構或個人。
一些國家還采取超市臨期食品降價、設立特殊超市銷售臨期食品、制作公益宣傳片、加強學校節約教育等多種方式,引導民眾養成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
(楊 一 李瀅嫣 周 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超三成
下一篇:加大對網紅食品的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