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建造任務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計劃2022年前后完成。”4月29日舉行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談到后續任務時如此表示。
據季啟明介紹,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規劃了6次任務,現已圓滿完成長征五號B火箭首飛和天和核心艙發射,今年還將陸續實施2次天舟貨運飛船和2次神舟載人飛船的發射。這一階段任務主要目的是,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柔性太陽電池翼、大型柔性組合體控制等關鍵技術,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基礎。建造階段也規劃了6次任務,包括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和2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這一階段任務主要目的是,全面完成以三艙為基本構型的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季啟明表示,在這一系列任務中,每次載人飛船發射前會先發射一艘貨運飛船,運送航天員在軌生活物資等。每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都是3人,在軌駐留時間為3至6個月。期間,航天員將開展貨運飛船物資轉移、再生生保系統驗證,空間站艙段管理,機械臂操作、在軌維修、出艙活動和艙外操作,以及多領域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空間站完成建造后將進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目前,執行天舟二號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飛船和火箭,已于4月中旬前陸續進入文昌和酒泉發射場,正在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總裝測試工作。問天、夢天實驗艙及其配置的科學實驗機柜、應用載荷正在加緊開展研制,參加后續任務的天舟飛船、神舟飛船以及三型長征運載火箭均在按計劃進行生產總裝和測試。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4個航天員乘組和備份航天員,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空間站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等各項訓練。保障飛行任務的測控通信、著陸場系統的任務準備工作也都在按計劃順利推進。(記者崔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