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望建成未來二十年世界最大宇宙線探測設施集群

        中國新聞網 2021-05-18 10:00:03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17日透露,中國有望建成未來二十年世界上最大、最精密、最完整的宇宙線探測設施集群,引領國際宇宙線研究。

        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負責運行管理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當天在北京宣布其邊建設、邊運行過程中開啟“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的兩大重磅新發現成果。王貽芳在發布會上致辭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說,LHAASO實驗與正在計劃中的中國空間站高能宇宙輻射探測設施(HERD)將構成空間與地面的多維度宇宙線觀測系統,在成分和能譜測量方面可互為補充、互為校驗,如果再加上計劃中的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進行定點觀測,“我們有望建成未來二十年世界上最大、最精密、最完整的宇宙線探測設施集群,引領國際宇宙線研究,破解宇宙線的起源及加速機制這個世紀之謎”。

        這些裝置集群與中科院高能所的其他空間探測衛星、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測計劃、地下中微子實驗、正負電子對撞機、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平臺及其應用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將使中科院高能所在基礎研究、核心高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競爭力。

        王貽芳指出,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科學家們就鎖定宇宙線起源及其加速機制這一重大科學目標,利用中國的高海拔地理優勢,在艱苦條件下從海拔3300米的云南落雪山,西藏5200米的甘巴拉山、4300米的羊八井,到4410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通過60多年持續奮斗,終于看到揭開世紀之謎的曙光。LHAASO實驗將大大提升人類認識宇宙線的能力,拓展認識空間,有望成為宇宙線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他表示,粒子天體物理是中科院高能所重點培育和發展方向之一,近期在地面宇宙線觀測和空間高能天文觀測方面獲得一批重大成果,中科院高能所前不久先后舉辦過“慧眼”衛星、羊八井ASγ實驗成果新聞發布會,這說明粒子物理和天體物理交叉形成的粒子天體物理學,已成為一個非常活躍、可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前沿學科,“也說明我們前期大科學裝置的投入現在進入了收獲期”。中科院高能所后續將繼續大力支持相關研究,并考慮設備的升級,推動中國粒子天體物理研究更好發展。(記者孫自法)

        關鍵詞: 中國 有望 建成 未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