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會議今年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模式。圖片來源:MARINA BAY SANDS
去年,新冠疫情顛覆了全球科研人員的會議經(jīng)歷。在科學界取消面對面會議的情況下,各機構爭相在自己的“地盤”舉辦虛擬會議并獲得了成功。現(xiàn)在,隨著疫苗的普及,人們需要應對一個新挑戰(zhàn),即在保留虛擬會議的無障礙性和廣泛性的同時,如何安全地讓與會者待在同一個會議室里。
許多人選擇保留虛擬會議。但據(jù)《科學》報道,今年夏秋兩季,一些美國學術團體計劃冒險舉行“混合”會議,這些會議將在實際地點舉行,同時允許與會者線上參與。
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通常涉及兩個獨立的籌備團隊,花費更大,而且線上與會者可能無法完全從會議中獲益。但許多人樂觀地認為,這將取得成功。
“我們將從這兩個方式中取長補短,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將它們糅在一起。”美國人類學協(xié)會(AAA)會議主席Nate Wambold說,AAA的2022年年會,也將采用混合會議模式。
如果該雜糅的會議模式取得成功,那么它們將成為未來幾年科學會議的典范。
“所有的會議組織方都會重新思考他們的辦會理念。”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研究所項目組長Guy Brasseur說。
Brasseur目前擔任美國地球物理聯(lián)盟年會的項目委員會主席,該年會定于12月召開。他把這種情況與數(shù)字出版業(yè)的大變革相比。“當我們從紙質出版轉向電子出版時,這是一場社會革命。現(xiàn)在我們正在思考,未來的會議模式是什么樣的。”
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研究生Divya Persaud患有慢性疾病,參會困難重重。她希望虛擬會議的形式能固定下來。2020年10月,Persaud與人合著了一篇評論文章,認為虛擬會議可以讓許多科學家,包括那些需要照顧家庭、殘疾和資金有限的科學家更方便地參加會議。
許多研究人員表示線上參會可以提高出勤率、減少碳足跡。現(xiàn)在會議主辦方都在思考如何在“混合”會議的模式下保證線下參會者的健康,同時為線上參會者帶來相同的參會體驗。(徐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