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近年來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藍色暢想”總基調,借助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人文稟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條標新立異、碩果滿枝的“雙王城路徑”。圖為5月28日傍晚拍攝的雙王城巨淀湖景色。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曾經的雙王城是不毛之地,數十年前,勤勞聰慧的雙王城人首創西紅柿無土栽培模式,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無土栽培西紅柿生產基地,化鹽堿為綠洲,變貧窮為富足。近年來,在原有300公頃的基礎上,雙王城新規劃180公頃現代化無土栽培大棚園區,讓這塊土地更加宜居宜業宜游,成為全國著名的農業觀光旅游景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在雙王城聚變出無窮動能。圖為5月29日,航拍一望無際的壽光市蔬菜種植大棚。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工作人員借助升降車在壽光蔬菜小鎮整理無土栽培番茄。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5月29日,菜農將出口俄羅斯的西紅柿裝箱。
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5月29日,瓜農劉玉舫(右二)、吳其英(左二)夫婦一家展示鹽堿地上種植的大棚西瓜。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5月29日,航拍一望無際的壽光市蔬菜種植大棚。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菜農將西紅柿裝箱上市。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攝
5月29日,菜農侯相軍夫婦在種植大棚中整理西紅柿果實。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5月29日,瓜農吳其英在西瓜大棚里查看西瓜成熟情況。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雙王城生態經濟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張文杰(右一)、臥鋪村支部書記劉秀花(右二)在菜農侯相軍的蔬菜大棚前了解種植情況。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壽光市文聯主席孫榮美在蔬菜小鎮向參觀者介紹蔬菜產品。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借力鄉村振興,在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雙王城大力發展康養文化,打造“全域康養”的美麗鄉村生活,成為文旅融合新亮點和民生工程新載體。圖為5月28日傍晚拍攝的雙王城巨淀湖景色。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來自東營勝利河口第二小學的師生參觀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5月29日,山東壽光,游客在菜博會用蔬菜搭建的“人民大會堂”前參觀留影。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5月29日,壽光蔬菜博覽會上的蔬菜主題展品。 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雙王城在寇家塢六村先行建設康養中心的老人們。在這里,老人們每頓只需花一元錢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康養中心還能提供休閑娛樂和健康保健服務,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5月29日,老人們在寇家塢村康養中心吃午飯。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15頭北遷亞洲象如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