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上,參會者正通過投入空塑料瓶來兌換公益禮品。
資料圖片
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舉辦地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資料圖片
曬出一幅自己捐助的“小朋友畫廊”里的畫作、積攢運動步數在“螞蟻森林”里種一棵胡楊、網購一件“公益寶貝”、參與一次“為愛拼單”……從電腦端到移動端,從社交互動到網絡購物,如今,互聯網公益越來越普遍,形式也愈發多樣。
古人說:“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公益,是一種人人可為的善舉。數字時代,互聯網公益將更多的人、信息、技術連接起來,以指尖公益消除數字鴻溝、以透明公益建立信任紐帶、以理性公益推進慈善文明,逐漸成為一種創新的互助方式、生活方式,在社會治理和民生建設中也發揮出重要作用。
隨著公益邁向數字化的新征程,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創新公益項目、提升運營效率、重塑生態格局,以更好地創造社會價值,成為整個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數字化為公益插上翅膀
“大家好,我是助盲志愿者陳燕,我給大家帶來的影片是《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聚焦新中國歷史上的經典瞬間,講述了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5月29日晚7點半,讓我們相約心目影院,用心靈的目光,去欣賞和感悟電影藝術的魅力。”
聽到公益項目“心目影院”最新一期的觀影預告,“鐵桿粉絲”石秀青又開始期待起來。
“我是先天失明,以為這輩子都和看電影無緣了,但沒想到有了這樣一個影院。”石秀青說,平均每周一部電影,她跟著心目影院“看”了17年電影。“用心靈的目光,去欣賞和感悟電影藝術的魅力”這句經典結尾,對她而言是再熟悉不過了。
從2004年開始,心目影院每周六在北京鼓樓的一個小院里為視障朋友們“講”電影。“那時候屋子小,就15平方米,放了十幾把折疊椅。”心目影院創始人王偉力說,由于有固定的播放時間,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視障朋友們從四面八方趕來。2012年,小屋擴大到近40平方米,心目影院也在全國20個城市落地。到2018年,一家電影院伸出援手,承諾長期提供一間影廳給視障群體講電影。
不過,能到現場“觀影”的視障群體還是有限。如今,數字化平臺的介入,徹底改變了心目影院的困局。
2020年5月,心目影院通過企業微信平臺為全國視障觀眾直播,堅持每周六晚為視障觀眾講述一部電影。直播平臺開通后,視障觀眾點擊鏈接就能收聽、錯過也可回放、群里還能交流,大家直夸“方便!”
一位觀眾說:“這樣看電影,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還可以邀請志愿者來給我們講一些以往的經典電影,好電影我們不會錯過了。”
線上直播講電影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視障觀眾,也增加了志愿者參與服務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參與到這場愛心接力。截至2021年4月24日,心目影院線上直播講述電影累計舉辦47場,參與講述志愿者達57人次,直接受益的視障觀眾達6086人次(不含觀看回放人次)。
為了維系心目影院,王偉力曾賣過車,也花光過存款,甚至還向父母借錢。現在,心目影院的故事被搬上互聯網公益平臺,那里凝聚了各方善意,也能擴大傳播效應,陌生人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涌來。借助互聯網公益平臺,心目影院還實現了善款的透明化管理。
心目影院的故事,是數字化賦能公益的一個小小案例。在中國,數字化為越來越多的公益項目插上翅膀,實現轉型升級。
互聯網公益結出累累碩果
“近年來,通過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慈善組織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額更是達到82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52%。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有超過10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了互聯網慈善。”近日召開的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上,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通過線上致辭,披露了這組數據。
王愛文表示,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應用,對人們生活方式與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慈善觀念、慈善行為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探討數字化時代的公益事業如何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意義非常重大。
確實,如今,通過互聯網公益平臺,捐助人可以直接找到關心的項目,第一時間獲取項目反饋,甚至與受助者在線上、線下進行互動,這種體驗和流程上的變化,正在深刻改變著大眾參與公益的習慣,幫助善意得到最大效率的匯聚和運用。
與民政部披露的數據相呼應,在“騰訊公益”平臺上,2020年用戶捐贈38.49億元,比2019年增長37%,參與人次也突破了1.18億人次。截至2021年4月,騰訊公益平臺上累計籌得愛心網友的善款總額超過117億元,共計為9萬多個公益項目提供了助力。
在參與人數、籌集善款等數量上的持續增加之外,更重要的是,伴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敏捷、高效、線上化的數字化能力充分展現,基于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公益項目正在不斷涌現。
例如,在鄉村振興和教育助學領域,《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發展報告》指出,許多農村寄宿學生因為無法得到有效的陪伴而面臨心理健康問題,但傳統公益的服務模式在專業人才及地域分布上較為受限,農村地區的寄宿學生很難得到充分關注。
騰訊公益平臺上的“新一千零一夜”公益項目,通過線上播放經典繪本故事的形式,低成本、高質量地為農村寄宿生提供了情感陪伴。
在中國各個互聯網公益平臺上,各公益團隊得到公眾聚沙成塔般的支持:有公益組織常年關注崇山峻嶺間的山區學校,為孩子們帶去書籍;有機構將愛心投向亟需救助的罕見病患者,為他們點亮生命里的一束光;還有公益組織讓更多人關注到農村婦女筆下的農民畫,并通過直播帶貨改善了她們的生活境況……善意,正通過互聯網平臺悄然傳遞。
實現“人人公益”的善行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外貿展會為何這么熱火?
下一篇:6月:“日環食”等一大波天象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