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陳是當下影視業大紅大紫的名字,因小說《壞小孩》被改編成爆款影視劇《隱秘的角落》,這位懸疑小說作家為大眾所知。沒想到,他的一次就診經歷,無意中也揭開了一個隱秘的角落——藏身醫院的違規操作。
5月29日開始,紫金陳持續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仁醫堂中醫醫院看腰肌勞損,被醫生推薦花了4500元注射了所謂的“小分子祛炎針”,不僅沒效果,反而疼痛加劇,一度行動困難。
不僅在朋友圈與微博同時發帖,紫金陳還登上著名消費者維權節目“1818黃金眼”與央視新聞。他實名出鏡,迅速推動了事件調查。
根據通報,寧波市鄞州區衛健局認定,涉事醫療機構存在夸大宣傳醫療效果、過度收費問題。當地已對涉事醫院罰款3.5萬元,并暫停涉事醫生執業資格3個月。
事已至此,對患者身份的紫金陳來說,維權經歷很成功。但圍觀者不禁懷疑,如果維權的不是名人,這些醫療陷阱還能否如此輕易戳破?
更讓人質疑的是涉事醫療機構的態度。在該醫院負責人口中,這種違規似乎很常見,更顯得無足輕重——“這是民營醫院對治療方法的‘拔高’。他以飯店取菜名為例,飯店里一道很簡單的菜,往往也有‘高大上’的名字,為的就是吸引眼球,銷路好?!?/p>
給菜名加濾鏡,前提必須是滿足食客知情權、公平交易權。掛羊頭賣狗肉,涉嫌欺詐消費者,必須受到追究。治病救人可不是請客吃飯,醫療領域的特殊性,決定了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是永恒的底線。
根據當地調查,涉事醫生身份存在虛假宣傳,只是普通外科醫生,卻把自己包裝成多個領域首席專家;治療方案存在包裝,收費4500元做的只是常規項目,在其他醫院可能只要幾百元,涉事醫生把治療項目分拆,向患者使出了障眼法。
無論是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醫院聲譽都應取決于醫術,而非包裝。堅持把患者放在心上,牢牢把控醫療質量,守護患者健康,不辜負患者信任,不失治病救人的醫者仁心,才能謀求長遠發展,打造一張響當當的金名片。
對普通患者來說,類似的醫療陷阱還有多少?一旦遭遇醫院對治療方法隨意“拔高”、定價畸高,甚至涉嫌欺詐,患者維權舉證有沒有困難?能否像知名作家一樣被“一呼百應”,維權如此高效?
顯然,不少平時的功夫還沒做到,監管還有死角。規范民營醫院執業行為,需要進一步暢通維權渠道,及時曝光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等“套路”患者的隱蔽手段,強化患者至上的醫療理念。(白晶晶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