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爾徽電子產業項目科研人員正在青島市先進封裝測試中心工作受訪者供圖
青島國際創新園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融合型數字產業、以智慧服務為核心的服務型數字產業在園區發展迅速,傳統產業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正加快步伐并已探索出轉型新模式。
6月的嶗山腳下,山東省青島市歌爾微電子產業項目(以下簡稱歌爾)建設快速推進著。
歌爾是集成式智能傳感器項目,主要包括智能傳感器和微系統模組產品的研發與制造。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項目建成后,將培養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吸引和集聚大批芯片及產品封裝測試企業。
青島國際創新園由嶗山區政府和青島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運營,在這里歌爾僅是園區數字化轉型的一個例子。一批批數字場景正在這里加速落地,這些大項目展現出較強的帶動作用和集群效應,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推動著園區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轉型“轉”出亮眼成績單
近日,山東省級數字經濟園區評估結果顯示,青島國際創新園晉級省級示范數字經濟園區(試點)。
總占地面積約285畝,總建筑面積約92萬平方米的青島國際創新園捷報頻傳,《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提出,加快青島國際創新園等6個數字經濟試點園區建設,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產業規模化發展。
青島國際創新園是嶗山區“三創一園一社區”創新創業載體和青島市高端服務業“十個千萬平方米”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青島)通信產業園的核心載體。嶗山區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科技局局長趙敏告訴記者,青島國際創新園聚焦嶗山區重點發展的智慧產業、智能制造、微電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虛擬現實以及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6+1”產業,全力打造青島市新興產業發展高地與數字經濟發展核心區。
青島國際創新園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融合型數字產業、以智慧服務為核心的服務型數字產業在園區發展迅速,傳統產業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正加快步伐并已探索出轉型新模式。同時,深化數字治理,將數字技術融入政府服務、民生服務與配套服務,有效推進園區智慧化與數字化轉型,在教育、醫療、商貿、環保等細分領域集聚了一批深耕服務型數字產業領域的科技型企業,為山東數字園區建設提供青島樣本。
數字最有說服力。青島國際創新園通過積極布局資源型數字經濟與技術型數字經濟,加速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實現年產業營收規模約30億元。目前已入駐中科曙光、NEC等數字經濟相關企業200余家,有效發明專利數162項,吸納從業人員超萬人,年稅收超過3億元。
創新是園區發展的核心與靈魂
走進青島國際創新園智慧產業大廈(G座)一層,穿過人工智能“時光”隧道,一棵“嶗山產業生態樹”將企業信息與體感互動相融合,展示著青島國際創新園在人工智能、科技科研、金融服務、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方面的資源與優勢。
“十四五”開新局,創新被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園區而言,創新同樣是核心和靈魂。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表示,園區的競爭力說到底是創新力,青島國際創新園著力抓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第一動力”,探索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的科技創新優質生態,加快構建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創新創業生態,打造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創新要有載體。目前,青島國際創新園打造了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智慧產業園、千山高創園等眾創空間與孵化器,建成園區多功能中心、公共資源服務中心和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建立落地企業一體化服務平臺和數據庫,全方位提升園區空間承載力,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升園區吸引力。
對此,上海矽昌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李興仁說,他被青島國際創新園的創新環境與產業集群吸引,于是將公司的研發總部搬到這里。
創新要有支撐。趙敏介紹,青島國際創新園有4個支撐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國際系”。依托中國海洋大學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實驗室,青島國際創新園建立“企業牽頭、政府引導、高校院所共建”的創新聯合體,引進培育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青島研發中心、北航青島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發機構,建立產業創新服務平臺22個;集聚了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6家。山東能源研究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發機構落戶青島國際創新園。“這些創新力量將為青島國際創新園‘十四五’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趙敏說。
創新要有體系。青島國際創新園就是把科技體制與成果轉化體系、金融體系、行政體制等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打造科技創新的發動機,保障“一樓一產業”“一樓一園區”的產業布局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IT企業、電商企業、金融及其他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青島國際創新園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硬核“資本鏈條”。青島國際創新園6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首批“50家科技型企業科創板上市培育庫”,占山東省比例超過1/10。
創新在青島國際創新園產生了“鯰魚效應”。已入駐園區的企業與創業團隊近200家,形成了“初創企業—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龍頭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讓數字技術充分融入實體經濟
作為青島國際創新園的優秀企業,中科曙光提供的高性能服務器,為整個“城市云腦”項目提供了穩定有效的數據支持。顧名思義,“城市云腦”就是讓城市像人一樣思考,為城市運行提供精細化服務。
“城市云腦”項目是AI應用在助力城市現代化治理方面所做出的一種探索。從5G網絡到智慧交通,從智慧園區到智慧商場,大數據的應用已經覆蓋到了城市中的方方面面,將真正實現智慧管理、智能管理。
由嶗山區政府聯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打造的高水平、專業化工業互聯網產業服務平臺,中科金通工業互聯網創新工場采用無軌道、模塊化設計,融合云計算、工業機器人等工業4.0技術,搭建了一條世界先進的智能工廠示范線,設有科技孵化、人才育成、綜合運營、金融投資、知識產權交易五大核心功能板塊,致力于打造全國第一所中歐工業4.0產業學院以及建設全國第一家以集成商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區。
中科金通工業互聯網創新工場僅是青島國際創新園“數字技術+實體經濟”的一個實例。青島國際創新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工業互聯網、自動化生產線、智能裝備、智能家居等領域涌現出一批技術型數字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的亮點案例。
海爾COSMOPlat獲批全國首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平臺注冊用戶3億,聚合企業380多萬家,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青島國際創新園以青島制造業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與智能化升級為契機,緊盯數字科技示范應用于傳統制造業,加速布局融合型數字經濟與服務型數字經濟,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年產業營收規模突破10億元。
王健高 通 訊 員 梁太宏 崔維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