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子,是中國舊時北方方言對彈匣在握把內的小手槍的稱呼。這種手槍主要為防身自衛(wèi)設計,槍身較小,方便攜帶。在中國抗戰(zhàn)的特殊環(huán)境下,這種手槍彈匣與握把分開的駁殼槍(舊稱盒子炮)等戰(zhàn)斗手槍區(qū)別,所以也成為高級軍官與商人的身份象征。
1948年,剛剛成立不久的東北烈士紀念館迎來了特殊的客人。東北公安處的一名同志攜帶了一支特殊的手槍,來到了紀念館。這支手槍是一支1903型柯爾特手槍,它的主人是東北抗日聯軍名將趙尚志,而這只手槍的身上帶著沉重的歷史印記。
說起這種手槍,很多人并不陌生,著名電影《巴頓將軍》中有個故事情節(jié)。當時敵人的飛機凌空了,巴頓當時怒不可遏,于是站在路中間拔出手槍,對著飛機連連開槍。當時他拔出來的那只自衛(wèi)手槍就是這樣一只M1903型柯爾特手槍,這種柯爾特手槍在中國也很有名氣,稱之為“馬牌擼子”。
之所以稱為“馬牌擼子”,是因為這只槍的槍柄上有一個特殊的商標——一匹雕著短毛的戰(zhàn)馬,這種手槍是M1900型,也就是所謂槍牌“擼子”的改進型。之所以把它稱作“擼子”,是因為它的套筒可以前后移動,還具有幾個大家非常喜愛的特點。第一是動作可靠,因為它采用了雙重保險,更加安全。
另外一點,這種槍的射擊精度極好,射擊的威力也比以前的手槍更大。此前的M1900型手槍雖然打的準,但常常是擊中敵人幾槍之后,敵人仍有掙扎的余地。而M1903型手槍就不一樣,常常一槍致命。這種手槍造型優(yōu)雅,所以在很多時候,被高級將領作為防身武器使用。
東北抗日聯軍委員總司令趙尚志,當時也是把這樣一支M1903型科爾特手槍作為自衛(wèi)手槍使用。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中被稱為“南楊北趙”的與楊靖宇齊名的大英雄,也是毛澤東主席曾經專門褒揚過的東北抗日將領。
1942年,趙尚志率領著小分隊在崔根河的梧桐河警察署準備向日軍發(fā)動進攻,就在這個時候,他隊伍中暗藏的日本特務劉德山從背后朝趙尚志開了槍,子彈擊中了趙尚志,使他負著致命傷。但是倒地一瞬間,趙尚志仍然拔出了他這只“馬牌擼子”,朝劉德山開槍反擊。趙尚志槍法非常準,一槍命中頭部,一槍命中胸部,兩槍使其斃命,這應該說也是“馬牌擼子”威力巨大的一個體現。
趙尚志不幸在受傷后落入敵人手中,8個小時后以身殉國。這支手槍也隨后被日軍收繳,留在了偽滿洲國的警察室,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才被重新收回,成為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展品。除了這支槍以外,在東北烈士紀念館里還可以看到其他東北抗日將領使用過的手槍,比如東北抗日名將許亨植所使用的駁殼槍也保留在館中,這也是他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同伴。
手槍雖然在戰(zhàn)場上殺傷力有限,但因其體積小巧、方便攜帶、單手就能射擊等特點,通常作為軍官,特種部隊或特殊兵種的輔助武器或自衛(wèi)武器。即便最現代化的軍隊,也依然裝備有手槍。
今天,我們走進中國的輕武器研究所,會發(fā)現中國發(fā)展的手槍已經令人眼花繚亂。相信在未來輕武器的發(fā)展下,手槍仍然是國防戰(zhàn)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并且會有更多優(yōu)秀的手槍讓我們看到。
?
專家簡介
薩蘇,本名弓云。文史專家,資深記者,作家,撰稿人,國際問題專家。2014年起長期擔任中央電視臺《講武堂》節(jié)目主講人,著有《外國記者眼中的八路軍》、《鐵流陜北》、《鐵在燒》等國內、國際暢銷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地質云3.0”正式上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