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華
當地時間6月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68票贊成、32票反對的結果投票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該法案的前身之一《無盡前沿法案》,此前因致力于擴大高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保持對中國的科技競爭優勢而備受矚目。
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成為國際競爭的關鍵要素,科學研究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已經成為各國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國家科學”形態基本成型。面對“國家科學”時代的來臨與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如何應對?
“國家科學”時代的形成
什么是“國家科學”?首先,國家作為戰略科技力量的需求方,順理成章地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成為戰略高科技的主要投資人。
其次,“國家科學”不以解決單項任務、取得局部進展為目標,而是追求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需要的戰略高科技的整體突破,重視科技轉化的路徑和效率,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環境建構。
其三,在當前“國家科學”戰略目標之下的前沿高科技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經常難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并且“基礎”與“應用”時常互為對方之母,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核能等領域都是如此。因此,從邏輯上說,“國家科學”會淡化戰略高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之分,僅以戰略目標的實現為導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科學”并不必然地與“自由研究”產生沖突。
1990年代,美國政府先后發布了《科學與國家利益》《技術與國家利益》兩份政策報告,確定了美國科技政策的國家利益導向。根據這種政策導向,美國國會要求國家科學基金會審查項目時必須考慮項目與國家利益的關系,拉開了“國家科學”的序幕。
2020年5月,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向國會提交了《無盡前沿法案》,提請國會通過法案,大幅增加國家對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先進通信和制造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資助(5年撥款1000億美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史上最詳細人腦內部連接圖發布
下一篇:杰桑·索南達杰:魂系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