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雄安6月10日電 題:揭秘地下雄安建設:“隱”于地下的變電站、自來水廠
在河北雄安新區,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成為這座“未來之城”重要的建設思路。走進正在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隱藏于地下的變電站、自來水廠,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為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探索經驗。
圖為5月30日,航拍中建安裝集團雄安新區起步區1號供水廠工程。(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河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雄安新區首批開工建設的電網項目,該變電站將為容東片區居民與商業聚集區進行供電。作為雄安新區首個下沉庭院式變電站,變電站的三位空間布局與城市景觀及設施完美融合,形成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立體化結構。
“人們來到這里根本不會以為這是一個變電站,而是一個小公園。”國家電網河北建設公司河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經理喬軍說。
圖為5月28日,河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現場。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據喬軍介紹,河西110千伏變電站總共四層,地面一層、地下三層。地面僅有樓梯間、電梯和通風井,通過各種橋梁形成一個行人散步的路線,從下往上地下三層為電纜夾層,地下二層為主要的設備室,地下一層為二次設備間。
步入藏于地下的河西110千伏變電站,清水混凝土工藝的墻面、鑲嵌于地面上的燈帶、吸音墻板、防靜電架空地板,讓這座變電站極具科技感。
“在這里看不到架設高壓線的鐵塔,所有的線路都是通過地下管廊接入居民區和商業聚集區。設備間里的墻板都具有吸音降噪功能,防靜電架空地板可防止產生靜電,提高變電站的安全性。”喬軍說。
據喬軍介紹,該變電站在多個方面達到全國首創,是中國第一個下沉庭院式變電站,在建設過程中采用國際最高標準,建筑物全部使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和國內同等規模變電站相比能耗最低,同時還設置雨水調蓄池。“變電站投入使用后將采用智能機器人自動巡檢,無需工作人員值守”。
圖為5月28日,河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現場。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同樣“隱”于地下的,還有一座自來水廠——起步區1號供水廠。在這里,一座磚紅的建筑掩映在大片綠色的草坪中。作為新區首個凈水廠工程,雄安新區起步區1號供水廠承擔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和啟動區居民供水重任。
“項目本身采用去工廠化設計理念,景觀設計結合周邊地形地貌和用地性質,通過景觀地形的營造將水廠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中建安裝集團雄安新區起步區1號供水廠工程技術負責人趙永生說。
據介紹,該自來水廠的水源主要來源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凈水工藝上采用“預臭氧+常規水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膜處理”的方式,通過超濾膜技術,可以使水質達到瓶裝純凈水標準。同時,自來水廠的凈水池等設備隱藏于地下,通過空間封閉、防滲、隔音、降噪等措施,凈水處理全過程在地下一個個密閉的池內悄然完成,做到了減少浪費并降低了對居民的影響。
起步區1號供水廠投入運營后,日產凈水規模達15萬噸,出水水質將高于國標飲用水標準,可確保容東片區17萬居民能使用到優質飲用水,并進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網絡,助力雄安新區綠色生態發展。 (中新社記者 崔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