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奧專項加緊攻關冬季運動創傷防治

        科技日報 2021-06-16 18:15:04

        醫療保障是體育賽事成功舉辦的重要一環,面向冬季運動項目,構建早期篩查、預防、急救、診斷、治療和康復的新技術研究與臨床轉化應用一體化平臺意義重大。

        近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奧會運動創傷防治和臨床診療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研究”項目組在北京召開推進會,項目、課題負責人及相關領域專家就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交流討論,為加快推進項目落實應用,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組織籌備工作出謀劃策。

        “從云頂滑雪場到崇禮院區,直升機轉運只需4分鐘;從雪車雪橇賽場到延慶創傷中心,智能救護車由原來的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直升機轉運也只需4分鐘……這些從賽場到保障醫院的急救轉運能力是對賽事醫療救護水平的切實需求。”該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教授崔國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上今年2月與3月兩次測試賽的數據,項目組在延慶、崇禮開展的陸地航空救援演練中,直升機轉運演練達14次、救護車轉運演練達20次。

        “特別是轉院流程的簡化與優化,使崇禮院區及延慶院區與北醫三院做到創傷中心兩院聯動、信息共享,運動員綠色通道得以建立。”崔國慶表示,綠色通道的開通可使延慶院區接受的患者信息第一時間傳送至北醫三院,并通過直升機轉運患者至北醫三院本院的時間縮短至25分鐘。

        因為北京冬奧會2地3賽區的場館及賽事設置,除了迅速調度、快速轉運,遠程醫療救治能力的提升,不但能提高北京冬奧會的醫療救治效率,還能對后奧運時代各地醫聯體體系內資源分配與協同服務進行先期示范。

        崔國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項目設置“冬季運動損傷數據庫、AI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及遠程會診中心的建設與應用”課題,就是希望實現標準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整合,建立完善的智能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實現診療全流程智能化輔助判斷。

        目前,項目已實現人工智能影像識別算法在膝關節大病種的識別率達85%以上,初步搭建包含協和醫院、北醫三院、吉大一院等11家醫院在內的醫聯體網絡,共建遠程會診中心。

        除了創傷急救,還有嚴重創傷及多發傷情救治,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建立在清晰了解我國冬季運動損傷分布情況和損傷救治水平的基礎上,這要求對我國冬季運動損傷基線調查方案進一步完善,加快建立嚴重創傷的早期快速篩查和診斷流程及相關專家共識,為嚴重創傷救治提供權威、科學的參考。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項目已公開發表嚴重創傷早期快速篩查與診斷流程團體標準5項,嚴重創傷救治相關專家共識2項,針對快速診療流程培訓醫療人員20次、培訓2000余人。(記者 何 亮)

        關鍵詞: 科技 冬奧 專項 加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