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忠教授(中)團隊在實施手術。上海六院供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趙金忠教授團隊通過微創傷切口,借助全新的Archimedes球囊技術對一名65歲女性患者進行了治療,使其免受傳統的創傷巨大、耗資高昂的終末替代性手術之苦。整個手術歷時約半小時,患者術后第二天肩關節疼痛明顯改善,并已進入術后無痛的康復訓練階段。據悉,該手術為我國首例球囊式肩袖功能重建手術,標志著世界前沿的“球囊式肩袖修復理念”及其術式、器械首次讓中國患者獲益。
肩袖是肩關節周圍一組重要肌肉的合稱,幫助人們完成一系列重要日常生活動作,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運動結構。肩袖損傷是運動損傷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肩部退行性病變的常見疾病,表現為慢性肩痛、上肢活動障礙等。
“肩袖損傷可發生于各年齡階段,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顯著升高。外傷、運動、退變等因素都與肩袖損傷的發病緊密關聯。”趙金忠表示,肩袖損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往往會發展成巨大撕裂,甚至會發展成為巨大不可修復的撕裂。
該患者就是因巨大肩袖撕裂,導致右肩劇烈疼痛8年多,基本生活功能逐漸喪失。傳統的終末挽救型手術方法有兩種,即肌腱轉位術、反肩關節置換。不僅創傷巨大,手術難度高,而且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因患者病情已達晚期,無法用常規技術手段修復。
有數據顯示,中國目前肩袖損傷患者超過7500萬,其中巨大型損傷患者為2500萬,肩袖損傷治療方案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肩袖球囊理念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全新的肩袖治療理念,尤其是針對巨大、不可修復性肩袖撕裂,其原理是在肩峰和肱骨頭之間植入球囊,減少肩峰下摩擦、限制肱骨頭上移并輔助肱骨頭滑動,從而改善疼痛癥狀,恢復肩關節生物力學功能,具有微創傷、高效、早期康復和衛生經濟學優勢。
據了解,此次手術使用的Archimedes球囊式肩袖功能重建系統由趙金忠團隊與微創旗下的競捷公司共同研發而成,根據國人解剖特點專門設計,不僅對材料進行了創新,還在承壓強度、耐磨損等關鍵性能更優的基礎上,附加了防移位、自適應等創新機制。
“Archimedes球囊技術創傷微小、手術時間短、學習曲線簡單,適合在國內各級醫院普及并實施。相較于傳統的縫合或鉚釘修復技術,它除了具備即刻的癥狀解除作用,還實現了肩關節活動力學意義上的改善,為術后迅速展開無痛康復、鍛煉肌肉功能提供了重要幫助。”趙金忠說。
據微創首席運營官王固德介紹,Archimedes裝置不僅是中國首個用于治療肩袖損傷的球囊式治療方法,更是國際首款為永久植入人體而開發的肩袖球囊系統,為廣大中國患者提供了全新、經濟、高效的治療方案。(記者 李惠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