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李巖
又到了躁起來的夏天,男足的12強賽,男籃的亞預賽,還有NBA季后賽,歐洲杯,各項力量與技巧的大賽烽火連綿,讓各種真假球迷們大呼過癮。
然而,在6月13日丹麥對陣芬蘭隊的比賽中,丹麥球員埃里克森在比賽過程中出現了心臟驟停,幸虧大賽主辦者有充分的應急預案,埃里克森得到了及時治療,迅速恢復了意識。6月17日,丹麥國家隊正式確認,經過隊醫與心臟專家會診,并與埃里克森本人商討后,決定為他植入ICD治療。
什么是ICD?
ICD是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的簡稱,顧名思義,就是將一臺迷你的除顫儀植入人體內,在心臟發生惡性心律失常時自動復律/除顫,從而及時挽救人的生命。ICD屬于起搏器的一種,除了最基礎的心臟起搏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具有自動識別惡性心律失常并自主處理的功能,對這類病人來說是,無疑是“救命神器”。
哪些人需要植入ICD?
ICD雖好,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植入和安裝的。起搏器的植入有嚴格的條件,我們稱之為適應癥。針對ICD的臨床適應癥,主要包括惡性心律失常如室顫、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左室射血分數<35%,以及原因不明的心臟驟停的存活者。簡單來說,一方面是惡性心律失常的病人,一方面是心功能特別差的別人,還有發生過心臟驟停的病人。此外,還包括一些不常見的疾病如Brugada綜合征、長QT綜合征等等。對于心衰,心臟擴大的病人,如果左室射血分數<35%,可以考慮植入CRT-D。
怎樣發現心律失常?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不規律、壓力大成了目前中青年人共同面臨的問題,各種心血管相關的癥狀、疾病,甚至是猝死也屢見不鮮。早期發現心律失常,判斷心律失常的風險,識別惡性心律失常是預防猝死最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最常見的癥狀是心慌、胸悶,但這也是很多人的常見癥狀。出現了心慌、胸悶后應該怎么辦呢?最有效的檢查是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這兩種檢查可以快速、準確的發現心律失常的蛛絲馬跡,幫助醫生抽絲剝繭,發現各種心律失常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心臟超聲檢查判斷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及時發現心臟結構的改變和收縮/舒張功能的異常;懷疑心肌缺血的病人可以進一步進行運動心電圖、冠脈CTA或者冠脈造影的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冠心病。
心律失常種類不同,治療手段多種多樣,針對快速性的心律失常,如前文提到的室顫/室速的情況,可以植入ICD;另外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顫/房撲、室速、室上速、頻發早搏等,可以進行射頻消融;一些有癥狀的緩慢型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可以植入起搏器。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療,一些生理性的、功能性的心律失常如早搏等,通過藥物及生活方式的調整,也能夠緩解。中醫藥在治療心律失常,尤其是改善心律失常造成的心慌、胸悶、失眠等癥狀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