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以來,河南多地遭遇歷史罕見持續性強降雨,全省鐵路、航空等交通網絡受災嚴重,數十座水庫超出汛限水位,成千上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在天災面前,人們往往會經歷巨大的心理沖擊,很多人會出現應激反應,一旦處理不當,就會使問題更加嚴重。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表示,心理健康、社會的適應性更是衡量健康的標準,災難后易出現心理問題,我們要重視災后“心靈重建”,條件允許時可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睡眠,平和的心態來保持健康。
陸林院士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通過社交平臺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當面對緊張害怕的情緒時,應及時向親朋好友表達,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二是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鍛煉。應避免晝夜顛倒,按時按點起床、吃飯,保證充足規律的睡眠,做一些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三是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放松。當出現焦慮情緒時,可通過肌肉放松、呼吸訓練和正念冥想等方式來應對自己的不良情緒。
但當明確意識到自己出現災后心理問題時,需要積極應對,并按照心理問題嚴重等級,尋求適當的幫助。如出現一般心理問題時,可以自我調整,或去社區、單位進行心理輔導;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時,則需要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當出現心理障礙時,不僅要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干預,必要時還需要心理醫生的介入;當出現精神病性癥狀時,則需要精神科醫生對癥處理。此外,心理幫扶需盡快走進社區,把主動求醫變為送心理援助上門,識別災后需要心理干預的人群,給予他們專業的治療。
災難無情人有情。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需要即時對受災人群提供心理援助和社會性的支持,以幫助他們恢復到正常的健康水平。災后的恢復建設中,心靈的重建同樣重要,重視心理救援與災后心理康復工作,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齊心協力戰勝災難,重建家園。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防曬衣“門道多”,您選對了嗎?